正所謂“馬到成功”。有了這駕馬車,省下不少路途奔波的時間,讓秋禾每日清早能多歇上半個時辰。
春日後,白晝漸長,秋禾再無需摸黑備菜。
前幾日僅有紅心地瓜幹與清湯粉,遠是不夠賣的。
今日起,她便要在小鋪中正式加上各類炖湯。
炖湯繁瑣之處在于食材選取搭配,真進入了烹制階段反倒清閑。
秋禾一邊搬着瓦罐,一邊數着今日湯品樣式——
“綠豆小腸湯、黃豆排骨湯、黑豆生地湯、茶樹菇老鴨湯。”
綠豆、黃豆、黑豆等,泡發所需時候長,她昨夜就已處理好。
而生地、茶樹菇等不必泡發太久,到今早再拿出來也不遲。
她裝好水将小腸洗淨,切段後加入放有綠豆的瓦罐中。
一旁的排骨也是同理整齊剁好,與黃豆置于同一瓦罐。
依此類推,四種湯品均勻分于數十瓦罐中,加入八分滿的山泉水,蓋上瓦罐蓋子,放入蒸鍋。
接下來,隻需靜候一個時辰,炖湯便烹制完成。
另一邊,秋禾繼續照前些日子那樣,用大鍋熬清湯粉所用的骨湯。
生意好,客人喜歡,讓她撤不下任何一種美食。
“等天熱之後,再将小鋪變變樣。”她想。
夥伴們知今日秋大掌櫃一連備了好些炖湯,也是早早就來幫忙,一盤一盤将還熱着的瓦罐端上馬車新裝的木架中。
“掌櫃的,我也想吃了。”餘雨聞着炖湯散發出來的各式濃郁香氣,肉香四溢似入仙境,甚而叫人有些口幹。
謝彌音端着一大盤炖湯走來,笑道:“餘雨,你方才可是跟我說在家中吃過了,現在還貪嘴?”
“才沒有!等今日小鋪開張了我要第一個往咱小竹筐裡扔銅闆,做第一個客人。”
三人忙活的同時,來回打趣着。
承望牽着缰繩,坐于一旁聽他們言語,目光置于村外高山,不知心中思索何事……
-
辰時,馬車帶着大鍋小鍋、衆多瓦罐而來,一路叮叮咚咚回響,頗有陣仗。
鎮上百姓見“秋禾鋪子”今日又開張,紛紛上前捧場。
等一盅好湯的百姓自馬車前排出的隊伍足有數十丈遠……
實是可惜,連半滴湯都沒為餘雨留下。
又是要早早收攤的一天。
唯一讓餘雨不那麼沮喪的是,一筐銅闆還算十分賞心悅目。
餘雨作為一個商人之女,最擅算賬,回程路上,她指着銅闆對秋禾道:“這一筐,你先放回屋裡去,等我回家把前幾日租完馬車結餘的拿來,就可大緻算個總賬了。”
“好。”秋禾點頭道,從始至終,她最信任他們。
三位夥伴于小土坡分開,各自先回家去,約定半個時辰後再聚秋禾家,順便一起清洗瓦罐、一齊備菜。
馬車在她家門口停穩拴好後,秋禾哼着小曲下車,拍拍衣袖,讓“駕馬師傅”承望先進屋歇息去。
誰知承望拄着拐,走了沒兩步,又折回來——
他一改往日平和,語氣中似帶有一絲厭惡:“有人。”
秋禾不解地看向他,很快便聽見家中傳來動靜……
“秋老三!你們家莫要太嚣張!!”
是二伯母。
順着這聲響,秋禾快步走進院中,見大廳處,二伯母和四叔帶着四五個人,一臉不客氣地跷腳仰于她家木椅中。
“這些可都是當年說好的……”四叔對着秋良道,轉頭見秋禾沖進來的那副模樣,“喲,秋禾做買賣回來啦?來來來,坐四叔這兒。”
秋良伸手攔下方才進來的女兒,讓她先回卧房去。
二伯母語氣刻薄:“咱今日來就是關心小秋禾來着!秋老三,你讓人家姑娘回屋,是不是不給我們幾個親戚賞臉?”
秋良點頭:“是。各位今日來想要什麼,我會不知道麼?我再說一遍,我秋良不會讓步分毫,勸各位早日打消這些念頭!”
季桐也不甘示弱道:“若是再不走,我便去報官,看看官府怎麼論此事!兄不友弟不恭、私闖民宅、強搶土地……”
“報官?誰怕你報官!我還就不怕你報官!”四叔歪着嘴鬼叫道,他臉頰瘦削凹陷,面色青黑似猴,一伸手掏出張大字條。
——“雁村村民秋良家中有女十八未嫁,至今仍無意婚嫁,官府務必嚴懲不貸。”
話音落下,四叔一臉得意樣,借着這段話,來秋良家鬧事的衆人一下挺直腰闆,幾人甚而将腳架得更高,颠起腿來。
二伯母像是早就知有這張字條,鄙夷地看向秋老三一家三口:“看我做什麼?難道你家姑娘明日便嫁人?”
“與你這等外人無關!!”秋良呵斥道。
“來來來,都聽着啊!我是外人……那你季桐又算什麼東西?!”二伯母走上前來,想對季桐動手,卻馬上被秋良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