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大家的“人”有三分核心相似,就已經能夠獲得共同的認可了。
編劇從郁知小說裡提煉出來的人物小傳,嚴格遵守了所屬行業的編寫規則,裡面隻有女主的前史、縱坐标、橫坐标這三點。
這部分的文字非常簡潔,五百字不到就概括了女主的一生。
它不是一篇對某人的讴歌贊頌,隻是用最簡潔明了的文字,來概述女主的關鍵命運拐點,其餘部分完全不會去做裝飾豐富。
演員拿到劇本,為所飾演的角色撰寫人物小傳,與編劇的差别很大。
雖然也都涉及到前史、橫縱坐标,但它的作用是輔助演員去度過角色的一生,更有主觀色彩。
她在演,亦是讓人物過活。
這就是詹穎為《奪權》所書寫的女主人物小傳開頭:
姜焱,戰鬥機女飛行員,試飛任務犧牲後穿越,從一片藍天飛去了另一片天地,張開了她的翅膀。
詹穎參與過軍旅劇的拍攝,她演的是一個戲份不錯的配角,在換場地期間趁着有空去考下了直升機飛行證件。
是私人飛行員執照,相對容易,難度适中,現在很多人都可以順利通過。
她隻是突然興起,又發現自己完全可以做到,于是就去做了。
與劇本女主的設定相比,這不算什麼。
可此時又告訴了她,無心插柳柳成蔭。
沒有人可以忘記在藍天之間飛翔的感覺,那是人類唯一長有翅膀的時候。
短暫,缥缈,孤單,卻已沖入雲霄。
飛天者,會逐漸豐盈她的羽毛骨幹,再不願失去她的翅膀。
·
郁知她們之所以選這出戲,不是因為它難演,而是,女主在這個地方再次堅定了她要中央集權的心。
封建社會無法一步邁入現代社會,曆史是螺旋上升的,現在沒有民主制度誕生的土壤。
姜焱是個現代人,她知道何為民主。
但她現在,要認識到,此時缺乏民主。
一次被圍而已,賭的是人心,這次姜焱成功的概率在六成——
之所以是這個數字,在于這是最後的機會了,她已經把對方逼得太狠,下一步就要去當地查賬。
否則至少得上八成。
郁知寫她不緊張,甚至有點期待,揪出來背叛者後,還問對方你猜他們會不會沖進來。
詹穎站在那裡,看着眼前的空氣,仿佛那裡真的跪着這麼一個人。
“我覺得不會。”她的語氣帶着笃定,還有那麼一絲遺憾,“被我殺怕了,早知道,上旬便不對宋家動手,留待今日一起了。”
身側跟随者氣急敗壞,難以想象背叛者居然是好友,憤怒質問。
地上的人隻是低着腦袋,并不回答。
園内是莺歌燕語,整個别院隻是稀松平常的護衛水準,甚至比姜焱前兩日的出行要寬松。
但這份寬松,在刺客頭領看來,是刻意營造出來的。
他咬牙切齒:“撤!”
手下不滿,質疑:“這是唯一的機會了!她馬上就要查到……”
頭領:“你沒看到她是演出來的嗎?!引宋家入甕的時候就是這樣!此女狡詐奸猾,你何時見她身邊有可乘之機了?這故意露出來的,生怕我不上套啊!我沖進去面對的很可能就是千軍萬馬!”
手下:“據我所知,鬼羅刹還在平陽,她不可能這麼快趕來!”
頭領:“呵,宋家埋伏她的時候,也是這樣想的。”
手下:“……”
外面的刺客們不甘離去,園内有人來報已經安全了。
地上跪着的人突然擡頭,難以置信。
詹穎與其對視,平靜的眼神落在對方眼裡,是算無遺策的深沉。
身側跟随者依舊想問個明白。
流水潺潺,假山活水,絲竹之音裡是詹穎替此人回答的話。
“她背叛我,是因為,她本就是世家子。再偏的旁支,再落魄的生活,也終是會在能選擇的時候,回到血脈裡。”
有人會選她,放棄别人。
那麼就會有人選擇家世,放棄她。
“世家屹立百年,王朝輪換,唯世家不倒。哪怕千年之後也……你們既然那麼喜歡權勢,生怕我搶奪了分毫,那就别怕了。”
“全沒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世家門閥起于東漢,巅峰于魏晉,唐末社會動蕩各地起義不斷,導緻其逐漸消亡。
姜焱的故事中,社會背景是雜糅,唐宋之間多了個大鄢,世家門閥不至于唐時興盛,卻也依然有着較大的實力。
新帝登基後,姜焱推行科舉改制,受到了阻礙。
那是她第一次興起把世家鏟除的狠絕念頭。
這是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
郁知原文寫道:
姜焱再次感受到了現代思想與古代社會的碰撞沖擊,但她不再是以前那麼難受了。
她将此人從泥濘裡拉拔起來,給予榮耀,送上天梯,此時看着對方的表情,又理解了背叛者的背叛。
名字背後的意義,原來如此深刻。
一個姓氏便牽扯了千萬關系,枝繁葉茂,難以撼動。
那就,燒了吧。
剛才的試鏡裡,有人演了女主被背叛的痛苦,有人演的是女主的不在意,也有人演女主的無奈自嘲……
詹穎演的是,女主割掉了她從現代帶來的某些認知。
人在環境裡會被同化,姜焱亦是如此。
隻不過,她仍有不放棄的東西罷了。
郁知仿佛看見,詹穎輕輕擡起的手指下,有着透明的東西掉落,肩胛骨的翅膀卻蓦地豐滿了起來。
也許這段試鏡中,詹穎處理得有些生澀,演技和台詞不至于是完美,但她所演繹的片段,很好地突出了内容的核心。
郁知瞥了一眼一直打開的光屏。
她:“!!!”
我天!
她習慣性在新的面試者進來時,點開【尋人啟事】搜索名字,靜待試鏡結束,再确定要不要留檔。
郁知看到了70%以上适配率的演員,也看到了80%以上适配率的演員。
後者确實要比前者更好。
但她首次,看到能把自己的适配率從74%拉到87%的人!
郎卿文說,她知道一個缺乏機會的小演員。
郁知以為,隻是74%。
她慶幸,沒有直接用編劇APP的功能敲定主演,而是以其輔助,來尋找合适的人選。
還可以增長!就這麼幾分鐘,居然可以到87%!
“演戲真的是一個,”她出聲,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創作過程。”
詹穎從角色回到自己,适配率也随之回到了74%。
佩昭認可地贊賞她:“很好的演員,天生吃這碗飯的。”
郎卿文松了一口氣:“還好還好。”
沒推薦錯。
翟铎:“帶腦子的表演,今兒還是第一次見。”
郁知的誇贊更為直白:“我很喜歡。”
這是文字創作者的靈魂,與演藝創作者的靈魂,進行的一次觸碰分享,謹慎而來的融洽,讓人不禁喟歎。
如果以後都可以如此,那麼,郁知很期待,文字成為了畫面,會有多麼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