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越國的驚鴻一瞥,讓芊菀的心中從此有了執念;季禮那高山流水般的琴音,仿若曠古仙樂,在芊菀的腦海中不斷回蕩。
在這個即将禮崩樂壞的時代,能碰上讓自己能夠高山仰止般的人,對芊菀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幸事。
這城與城的距離,仿佛像一根紅線一般,指引着芊菀朝着遠方慢慢前進着。多虧遇上了季安,方才讓芊菀省了路上許多不便,最終順利到達了齊國首都臨淄。
見馬車已行至齊國,季安便對芊菀說道:“這位姑娘,前方就是齊國首都臨淄了。你随我一同下車吧。”而後他走到芊菀面前,向芊菀行了一禮以後,就用袖口包住了手,才扶着芊菀下了車。
----------------------------------------------------------------------------------
----------------------------------------------------------------------------------
從季安的舉手投足之間,着實體現了一個王孫子弟所應有的氣質與儀态。在季安幼時學禮的時候,他就因為禮儀的繁瑣,自己又很難學會等種種原因,屢屢遭到師傅的責罵。
不過每當季安學禮之時受到打擊的時候,季禮總是會默默摸着弟弟的頭,用盡全身的溫柔,對季安說道:“雖說君子知禮,方能行天下;但一時學不會,也是常有的事情。兄長盼你莫要因為幾句責罵,就對老師産生了抵觸的情緒,要知道尊師尊道是我輩當守的禮。”
或許是年歲長了,對于家的依戀越發深沉了,季安想起與兄長的這些往事,有令他略顯惱火的,也有讓他十分開心的。不過無論經曆了多少,季禮在他的心中永遠是令他最為尊敬的兄長。
此刻看着面前這位女子,季安的腦海中忽然想起了一個念頭:面前這個膚白勝雪的女子,會不會就是兄長口中提到很多次的女子“嬌嬌”呢?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為何會突然有了這個想法,不過他覺得兄長心儀之女若是還在世,定是似面前的女子一般傾國傾城。這麼多年,看着兄長每一年為一個女子痛徹心扉,作為弟弟,季安多想替自己的兄長分擔;然而無奈的是,那些遙遠的秘密,就像煙霧一般,早已随時間遠去。
----------------------------------------------------------------------------------
----------------------------------------------------------------------------------
屏住一陣呼吸之後,季安将雜亂的思緒收回,對芊菀說道:“一路車馬勞頓,還未請教姑娘芳名。”
若是換做以前,芊菀定會直接把自己的名字告知于旁人。而今她思索一番後,忽覺此舉頗有些不妥,是以她便對季安說道:“小女閨名明月。”
“哦,原來是明月姑娘。明月姑娘,前面就是臨淄城内最有名的店鋪暢意閣。咱們先去用膳,然後我再帶姑娘去客棧安頓可好?”
“甚好,那便有勞這位公子了。”
“哪裡的話,明月姑娘這邊請。”見芊菀答應了,季安心裡十分的喜悅。而他适才所說的暢意閣,據說是齊王為了王後所開設的。起初隻是為了給王後排解憂愁,而專門設立的小吃齋。直到開設的時間越來越久之後,許多百姓也紛紛來到此排解憂愁。漸漸地,這個小吃齋就成為了如今的暢意閣,從一個隻為王權富貴者服務的店,成為了造福萬方的知名店鋪。不得不說,齊王憑借這一舉動,深得民心,從另一個角度穩定了齊國的政局。同時,齊王也時刻提醒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季安和季禮:為君者,當以百姓之福為己任。
季安與季禮兩兄弟雖然有截然不同的性格,但他們都有一顆赤子之心,肯付出心力真正做到為百姓謀福祉,是當之無愧的君子。
----------------------------------------------------------------------------------
----------------------------------------------------------------------------------
而當芊菀随季安進入暢意閣,準備用膳的時候,那一道清蒸醉魚的味道,卻讓芊菀感到分外熟悉。
色澤黃亮的魚,慢慢品嘗之後,便感受到醇厚的酒香。
這樣的味道,讓芊菀仿佛一瞬間回到越國一般,内心對父母的思念,讓芊菀的心裡越發内疚,竟然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另外這清蒸醉魚,不僅是越王時常會讓宮人燒給芊菀吃的一道菜,也是芊菀記憶深處的胖哥哥年少時候最愛吃的一道菜。一道清蒸醉魚,有着芊菀無數的回憶。回味這熟悉的味道,對芊菀來說,不但是品嘗美食,更是回味曾經溫暖的生活。
一旁的季安看着芊菀莫名哭了,心裡有些訝異:“明月姑娘,你怎麼了,為何在哭泣。”
此時,芊菀慢慢擦掉眼淚,故作堅強地回答道:“無妨。小女隻是有些思念家鄉而已。方才吃着這盤魚,一時之間,想到了家中的父母,讓公子您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