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就在此時,子連話還沒說完,身後一支箭就朝芊菀的方向射了過來。
說時遲那時快,子連下意識就抱着芊菀朝着另一個方向躲去。可躲得過這一支箭,卻躲不過身後的刺殺。在他們倆的身後,有一支由葛常門士所組成的隊伍,裡面集結了數位絕頂的高手,高手手上都拿着一品的靈劍,一排一整齊的站着。為首的死士,正是荀靖。
荀靖此人,之所以如此受葛常重視,就在于他極為懂得分析葛常的内心活動。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荀靖扮演了可以供荀靖時常抱怨煩憂的角色。他覺得葛常與吳王的矛盾,不過是葛常此人屢教不改罷了。同其他國家的君主想必,吳王已經極為慈愛了。在荀靖看來,吳王對待國家是怎麼樣的心情,對待葛常也是一樣。吳王總是會用超平時百倍的耐心,面對這個頑固的兒子。甚至于幾乎要把自己的心掏出來送給葛常了,然而葛常仍舊是一樣的作風,這才使得倆父子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疆。葛常對于吳王的敬畏之情,随着時間,變得越發淡了。
不孝之子,像葛常這樣的,當屬世間少有。
抓住葛常同吳王不和的契機,荀靖總是耐心傾聽葛常的哭訴,卻并不會像其他臣子那般對葛常直言不諱。因而在荀靖這裡,葛常一直能找到存在感,而不是像其他人那般,一直充當吳王的勸誡者,讓葛常覺得十分沒有面子。
所謂父不知子,子不知父,說的便是如此。一對本應該親昵的父子倆,卻在一次次的争論中,漸行漸遠。世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這樣了,當你坐擁天下,自己的兒子卻這麼不懂事,一個叱咤浮雲的君主,為了自己的兒子可謂是操心得連頭發都變白了。
由此觀之,荀靖很聰明,真的很聰明。他的聰明正好抓住了正确的時機,為自己的上位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此刻荀靖拿着劍,帶着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大搖大擺地走到了子連和芊莞的身前,對他們倆說道:“我勸兩位不要掙紮了。但凡落到我手上的,就沒有能夠活着回去的。”
子連将芊莞牢牢護在身後,并對眼前的匪徒說道:“爾等休要猖狂,有什麼事沖着我來,不要傷到我身後女子。”
“你放心,我不會讓你們這對苦鴛鴦天各一方的。”說完,荀靖就準備用劍來刺子連和芊莞。然而下一刻,一支飛來神箭,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荀靖。頃刻之間,荀靖立馬便倒了下來。
有道是擒賊先擒王,這些由荀靖管理的隊伍,猛見到荀靖死了,居然立馬像一團散沙一般,倉皇出逃。不由讓人歎道,忠誠于背叛,不過在一線之間罷了。
----------------------------------------------------------------------------------
----------------------------------------------------------------------------------
而刺中荀靖的人,正是找了芊菀許久的季禮。
季禮為了找尋芊菀,可謂是星夜兼程,一個好覺都沒有睡好。終于靠着自己的直覺,以及敏銳的判斷力,找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人。
看着眼前的女子,季禮的心猶如波濤一般,翻湧不斷。誰能看得出來,一個面色清冷的齊國二公子,居然會為了找一個女子,着急的頭發都來不及梳,整個人蓬頭垢面的,一點也沒有往日的影子。
季禮的妹妹樂姜,知道哥哥臉皮薄,不會直言對芊菀表達自己的關心之情。于是樂姜走到子連的面前說道:“月兒,來,跟姐姐回家。”
樂姜單純的以為,有自己和哥哥在,眼前的這位男子不會這麼嚣張,攔着芊菀。可是子連此時竟然十分固執地說道:“回什麼家,她是我的妻子。我要帶她回去,我們的家事,你們管不着。”
一聲“管不着”就像是一根絲線,激怒了季禮早已壓抑許久的心。多日來的擔憂,以及對賊人的憎恨,一時之間湧上心頭,氣得季禮,沖上前去,揪住了子連的脖頸。兩個國家的貴公子,就這樣焦灼着,站在原地,誰也不肯相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