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雲早就知道海邊有座廟,她在很多年前就來過,還在裡面藏了一樣大盛時代的法器。法器放置在特定位置,長期吸收天地精華和地脈陰氣,這些年應該被滋養得足夠強大,符合取出使用的條件。
尋常人接近不了這座廟,是因為裡面有古人利用風水和地脈特質設下陣法和機關,還有些原理複雜的邪咒,屬于玄學的範疇内,現代科學給予不了合理解釋。
廟建在陰脈中心,受到陰脈力量保護,那些沒有修為又不懂得風水之道的凡人,自然奈何不了。
“其實,這座廟不是常見的廟宇,裡面供奉的也不是陽神,而是民間傳說裡的陰神。包括你們村信奉的萬恩公,也不是名号流傳很廣的散仙。
萬恩公的傳說起源于七百年前,他本體是死于戰亂,變成孤魂野鬼的書生,卻不像其他鬼四處作惡,反倒願意為民衆做些實事。
久而久之,江口一帶的民衆接受他鬼的身份,為他建造廟宇,定期參拜供奉,将他稱為萬恩公。按照分類,萬恩公不被陽神的派系認可,因此屬于陰神。”
歸雲邊解釋,邊推開陰廟的門。
這座陰廟經過幾次時代更疊,有過翻修痕迹,但盡可能保留它的複古風格,不讓現代化氣息浸染。
許家村的許多建築不是近年興建,最早能追溯到一兩百年前,建築群保存相對完好,江口市政府有意開發成為古漁村主題旅遊景區,卻遭到村民拒絕,差點發生暴力沖突,最後不了了之。
陰廟附近看不見太多這個時代的事物,打開門,如同穿越回幾百年前,置身于時間長河的中央。
廟裡的香爐插着幾支燃燒完畢,隻剩下纖細的握杆。香爐裡積灰不多,有人經常清理,供奉的神像也擦得很幹淨。
許承延盯着神像看了一會兒。
“萬恩公在傳說中是膚白貌美,雌雄莫辨的美男子,這座神像給我的印象不符合《民間信仰和地方神》裡的描述。
我們許家祖上都是漁民,每次出海都要祈求萬恩公,保佑一切順利。相傳萬恩公左手拿着書本,右手拿的是裝滿魚的魚簍,乘着浪花出現,給予一群因戰争流亡到此的難民食物,知識和技能。
如此寬厚仁愛的地方神,怎麼會有如此陰冷的眼神?”
她小時候沒有很豐富的興趣愛好,就喜歡躲在閣樓和書房裡讀書,一讀就是一整天,對萬恩公的篇章特别印象深刻。
許家村是萬恩公傳說的發源地,神像雕刻得對不對,當地人一看便知。
“神像被人換了。”
歸雲用簡短的話語解答疑惑。
“村民們現在信仰的早就不是萬恩公,而是别的神,香火也都貢獻給對方。沒有香火供奉,萬恩公的力量會日漸衰弱,壓制不住陰脈的力量,所以村子裡才會發生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你懂得好多。”
“我跟這片地區的萬恩公還挺熟的,現在他去保佑别的地方了。大家都是鬼,鬼和鬼之間時常有交流。”
她拉着許承延穿過前廳,來到中庭。
中庭有一口鎖龍井,井口有一條手臂粗細的大鐵鍊,向井内延伸,一眼望不見底。關于鎖龍井的傳說,許承延在讀小學時聽爺爺講過。
所謂鎖龍井,就是鎮壓真龍的井。
爺爺非常博學,博學到非常恐怖的程度,曾經在望海省首府追浪市立大學當曆史系教授,退休後繼續走陰人的事業。
許家村鎖龍井在曆史比村子還早,記載資料稀少,來考察的科考隊都接二連三發生意外,後來就沒人敢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