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先握手,後插刀
警察趕到的時候,胡克跪在地上,渾身是血。
警員們謹慎小心地包圍過去,然後,逮捕了他。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胡克在警察局裡,聲音顫抖地辯解着,“我們當時在吵架,我說槍是壞的,他非說不是。”
“然後,他把槍拿走了,我沒注意。”
“我一開始不知道槍裡沒子彈,我也沒關注他後來又往裡頭裝子彈,我的注意力都在吵架上。”
“我沒想殺他,我殺他做什麼?”
“他還沒給我錢,連停車費都還沒給我報銷,我隻想好好把架吵赢,拿到我的錢,他自己也什麼都沒說,這不是我的錯。”
問訊的警察聽得稀裡糊塗。
什麼吵架,什麼子彈,什麼錢,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玩意兒?
胡克多少有點兒偏執在身上。
不管别人問什麼,他都跟沒聽見一樣,隻管固執地重複‘不是我的錯’,然後,把‘槍是壞的’以及‘我不知道他把槍拿走是要裝子彈’這兩件事反反複複、說了一遍又一遍,并且說到後來,還發揮了自身的想象力:“這都是山姆的陰謀!他吵架吵不過,就要報複我!”
警察都快聽懵了:報複?拿命報複你嗎?
因為太過離譜,警方開始懷疑他現在的樣子是在裝瘋賣傻,借此逃避懲罰,于是,态度漸趨粗暴,試圖恐吓他說出真話。
可他們想錯了。
胡克自身邏輯非常嚴謹。
他很堅定地認為,自己說得全是真話,半點兒不摻假。
——槍是壞的,是山姆的錯。
——把槍拿走裝上子彈,是山姆的錯。
所以:
——暗殺萊安失敗,是山姆的錯。
——不小心誤殺山姆,是山姆的錯。
總之,他沒錯。
都是山姆的錯。
如果想詢問更詳細的細節……
胡克就會擺出欲言又止的樣子,按照山姆之前給予的培訓(忽悠),堅持要找律師。
問詢室内的氛圍糟透了。
更糟的是,胡克之前帶槍公然刺殺萊安的完整視頻,開始在網絡上擴散開來。
是的。
網上已經熱火朝天地讨論起來了。
如果僅僅是一樁殺人案,并不會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
可關鍵在于,胡克在犯下真正殺人案前,還曾當衆試圖槍殺萊安。
雖然整個暗殺過程仿佛一場滑稽劇(恰恰是太滑稽,才勾起更多人的好奇),最終達成了無一人傷亡的神奇結果。
但整個過程都被在場的人,從各個角度給完整地拍攝了下來。
并且,後半段發現‘殺手’的槍不太行的時候,還有人興緻勃勃地開了直播。
當人身處現場、直面槍口的時候……
哪怕槍裡沒射出一發子彈,也免不了膽戰心驚地緊緊盯着,生恐有什麼擦槍走火的事發生。
可如果換成在電腦屏幕上,隔着遙遠的網絡觀看,恐懼心理自然沒了。
這時候,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分散,注意到很多現場人注意不到的事情。
比如,“有沒有人拍到高清點兒的照片?那個給殺手遞紙巾的男的很帥啊。”
底下立刻有人回複:“照片1234.jpg 帥确實是帥的,但也傻傻的,那個殺手都掏槍了,他還傻乎乎遞紙巾,半天才反應過來要跑,愛心.jpg,愛心.jpg,可愛,可愛。”
然後,萊安的身份被挖了出來。
畢竟,他演過電影。
而剛剛接手的伯利制片廠規模雖小,卻也是‘多年老店’,有着小規模的知名度。
于是,他這一刻的職業就被網友們給變更為:
小演員、制片廠新任管理者,以及,和該制片廠舊管理者山姆之間,存在巨大的利益沖突和矛盾的第一嫌疑人。
網絡讓人活得更加便捷。
網絡也讓人漸漸喪失隐私。
人們很快分析出了一部分的事情真相:
因制片廠管理權的變更,山姆經理買兇暗殺萊安。
可真相剛剛分析出來……
一些跑去調查山姆的媒體就緊急報出了‘山姆已确認死亡’的消息。
本來對這樁暗殺事件快要喪失興趣的網民們又一次興奮起來?
什麼,真死了?怎麼死的?被誰殺的?難道說那個叫萊安的帥哥也買兇殺人了?
難道說,這其實是一場同時買兇,互相仇殺案?隻不過一個失敗了,一個成功了?
撲朔迷離。
一時間,各種各樣的猜想、各種各樣的消息滿天飛。
網友們一起發揮着豐富的想象力,仿佛想趕在警察前頭,靠自己的‘推理’來破案。
這倒也沒什麼。
隻是……
由于他們讨論得太過深入、認真,對事件也解析得很似模似樣、半真半假。
直接導緻卡比諾家的一部分老頭被誤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