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钗原本安靜地聽着,這會兒含笑開口:“名兒都報上去了,哪還有咱們反悔的道理?無論如何選一選,成與不成隻看天意罷。”
薛虯:“這是大事,你可要想好了。若不願意,我找門路把你的名字勾去便是。”
“哥哥多慮了,這事母親與我商量過,原是我自己答應的。”
薛虯看着她,緩緩開口:“你該知道,皇宮王府看着風光,裡頭的人卻未必好過。留在家裡,日後找個門當戶對的夫婿,有母親和我照應着,無論如何都不會叫你過得太差。可若進了宮,咱們家鞭長莫及,一切便隻能靠你自己了。”
“我知道哥哥心疼我,隻是經了父親這一遭,我也算看明白了,咱們家瞧着家大業大,其實并沒有什麼根基,從前靠父親撐着,如今是哥哥,以後不知又該靠誰了。”寶钗輕歎一聲,“我受父母兄長疼寵長大,既有機會搏一條出路,萬沒有不抓住的道理。”
薛母眼裡泛起淚花,一把拉住寶钗的手:“我的兒,我不知你竟是這麼想的!家裡如今有你哥哥,日後還有你侄子,哪裡要你一個女孩兒家勞心?”
薛虯也說:“家裡不需要你做什麼。”
寶钗卻搖頭:“我雖是女孩兒,卻受父親悉心教導,打小讀書寫字長大,雖不敢說比肩男兒,卻也有一兩分見識。哥哥為了家裡費心勞神,我如何便不能出一份力呢?再者……說句不怕媽和哥哥惱的話,人活一世,原不能一直依靠旁人,做伴讀不說旁的,便是漲漲見識,跟貴人學一兩分本事,也夠我受用不盡了。”
說完又柔聲安撫:“知道母親和哥哥擔心,沒選上也就罷了,若選上了,我隻管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輕易冒頭也就是了。”
她想得這麼清楚,倒叫薛虯與薛母不知該說什麼了。沉默片刻後,薛虯對寶钗微微一笑:“寶钗有如此見識,是咱們家的福氣!既然你有青雲志,家裡自會盡力為你籌謀。”
寶钗又看向薛母。
薛母心裡正難受呢。當日與寶钗商議此事,隻覺得給公主郡主做伴讀是個好出路,并沒有往深裡想,更不知寶钗還存着這麼多心思。如今知道了,她隻覺得那皇宮就是個虎狼窩,要把她的女兒拉進去扯碎吃掉,哪裡還願意放人?
但她性子軟和,極少違逆兒女的意思,薛虯和寶钗都覺得好,她便說不出反對的話。好一會兒才道:“你若打定了主意,你姨媽家的元春大姐姐便在宮裡做女官,走一走她的門路便是了。”
薛虯搖頭:“若想此事能成,就不能指望賈家。”
薛母一愣:“你的意思是……怕寶钗擋了元春的路?”
“母親想到哪裡去了。”薛虯無奈道,“元春姐姐志向遠大,寶钗卻是做公主伴讀,能有什麼妨礙?”
皇帝隻是老了,卻并不昏庸,再如何急色,也不會将主意打到小輩的伴讀身上。至于選秀時被看上……雖然理論上所有選秀都該由皇帝親自觀閱,但國事繁忙,為自己選妃他尚且未必出席,更别說給公主選幾個伴讀的小事了。寶钗幾乎沒有進皇帝後宮的機會,除非被指婚給某個皇子,日後皇子登基,她也跟着水漲船高。
這也是好事,做皇妃固然榮耀,然而皇帝到底已經年老,他們如何忍心看寶钗蹉跎年華?
薛虯道:“我們與賈家既是姻親,更有利益糾纏,我們借賈家的勢,也沒少給他們好處,母親說,他們會願意看着薛家女青雲直上嗎?”
當然不願意!
薛家豪富,每年給賈家的不是小數目,他們自然不希望失去這個錢袋子。
薛母讷讷:“那、那瞞着你姨媽,不叫她知道這事?”
“倒也不必。”薛虯溫聲道,“今時不同往日,賈家不能助我們成事,但也沒本事壞我們的事,隻是不要指望他們便罷了。”
薛母:“……”
寶钗低下頭,掩蓋住唇角那一絲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