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語重心長地說:“永甯,我已知道皇帝要将你嫁到蠻夷之地,你願意去麼?”
永甯說“我不願。”
“好,既然你不願意,那我們就一定想辦,你是阿姐的孩子,阿姐從小就照顧我長大,我自然不能讓阿姐的女兒遠離家鄉。”
一旁的外祖父看着永甯,竟然發現她長得極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也是情不自禁地想摸摸她的臉。
永甯放松下來,讓外祖父撫摸自己的臉。外祖父囑咐她要好好照顧自己,然後說:“珠兒,我對不起你,父親對不起你,我不應該讓你嫁給皇上,要不然也不會落得一個如此凄慘的地步。”
這句話觸動了永甯的心弦,她立馬問道:“這是什麼意思?你們到底有什麼瞞着我?”一旁的舅舅也沉默不言。
永甯逼迫他們:“你們到底瞞了我什麼?”然而外祖父一年邁的樣子顯然是來不及回答。其實旁邊的舅舅也看到了永甯這個樣子,越發像極了曾經的姐姐。于是他一臉無奈對永甯說:“以前我們不是故意瞞你這麼久,隻是知道太多對你不好,但是現在你也長大了,是時候将這些告訴你了。”
舅舅将曾經的往事娓娓道來。
原來皇帝一開始并不是他當太子人選,先皇也并沒有将有将皇位傳給他的念頭,隻不過對方暗中使了些詭計,在李家嫡女去為自己父親母親燒香祈福的時候,皇帝特意安排人馬裝扮成盜賊,來了一場英雄救美一樣讓李家的女兒也是那是名動京城的才女報一下子獲得對方的芳心,非君不嫁。
李老将軍和老夫人夫妻倆也沒有辦法,隻能依着對方的命令,将女兒嫁了過去。
女兒嫁到皇宮後,顯然婚後生活十分痛苦,他們以為隻是太子逝世讓對方痛苦不已,但多年後他們才明白其中緣由。
原來,皇後嫁進去後,總感覺皇帝對她淡漠,但皇上每次都會安慰皇後說是她多慮了,但是朝中有權勢大臣的女二一天接一天進了後宮,與皇後分寵。
皇後原本一心愛慕皇帝,卻好奇他婚後為何變得如此冷淡。直到她生了一個兒子,那個兒子功績顯著,甚至壓過了皇帝的名聲。皇後以為皇帝多次稱贊自己的兒子是誇獎他,但直到兒子去世的消息傳來,皇後才察覺事情不對勁。她發現兒子身邊的侍從也紛紛死去,于是開始暗暗調查。
直到有一天,皇後醉酒醒來偷聽到皇帝和身邊太監的談話。
原來皇帝一臉惋惜地說:“昭明就這麼沒了,朕有點不忍心。”
這話一說,皇後就感覺到不對勁。
太監顯然一臉勢利:“皇上啊,這昭明太子如此年輕,民間的聲望可都蓋過了您,您可千萬不要心軟,您可才是真正的皇帝。”皇帝聽了這些話後,原本有些動搖的意識很快又消失不見了。
一旁的太監見狀,連忙又附和皇帝說照明太子年紀輕輕就已經惦記了他的位置,顯然野心勃勃。
皇帝表示,不管對方是不是他的兒子,隻要威脅到他的皇位,他都不會手下留情。
皇後在一旁聽到了這些話,心中五味雜陳。她想起自己的昭明三番五次受到皇帝的表揚,那是那個男人到底懷的什麼心思,這可是他的兒子啊。
但是皇帝卻并不這麼覺得,他顯然是等了許久才等到這個機會,他沒想到太子成長得如此之快,甚至超過他。
皇帝對此十分不滿,他聽到别人讨論太子少年儲君風姿綽約能力堪比開國皇帝時,總是不是滋味。
皇帝的自尊心極強,怎麼能允許自己的兒子超過他呢。他好不容易坐到這個位置,怎麼能讓兒子将他拉下來呢?
然而,在表面上他還是裝成了一個慈父的樣子,連皇後都被他騙了過去。
但這次,皇帝讓太子去南方,顯然是為了除掉他。
當初皇後聽到皇帝和身邊的老太監密謀要除掉太子,也十分的震驚。她當時還不敢相信,他們的親生兒子,竟然會被皇帝如此對待。昭明還這這麼小,也不過是個孩子,對方竟然就這麼狠心。皇後當時知道了此事,顯然是痛哭了好幾十天。
一旁伺候的侍從都以為皇後是因為傷心失去愛子而痛哭。
皇後閉門幾天不出,直到後一天才終于安下心來。于是她偷偷地将絕子的藥粉下到皇帝的飲食裡,讓對方吃了下去。
皇帝顯然沒有察覺,還以為皇後終于走出了陰霾。
但沒想到,過了幾天,皇後竟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訴了皇帝的母親,并說要替自己報仇,替自己和孩子報仇。但是此事過後皇後也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當永甯得知自己的母後竟然已經給皇帝下了藥時,她開始懷疑,那幾個在她之後出生的公主和皇子,是否都是皇帝親生的。特别是那個十一皇子,他是否真的是皇帝的親生骨肉?
隻見舅舅有些難過,外祖父也十分低落。他們告訴永甯,他們已經暗暗籌謀這件事情十幾年了。他們也已經埋藏了這個秘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