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謝微雲吸引小孩子這件事,衆人無比意外。
期間,幾人輪流試了試,但根據孩童的反應來看,這群偉光正的修士似乎一個比一個吓人,連陸言之和華知晴出手也沒用。
他們一個字沒說,光往那一杵,小不點們各個别開臉,一副要吓哭的模樣。
真就奇了怪了……
所以沒辦法,如今要進盼兒鎮,還真隻能仰仗謝微雲在前面開路。
盼兒鎮與其說是鎮,其實是一個比村子大的區域,黑瓦白牆,煙囪中炊煙袅袅升起,煙火氣十足。
除了這個山野小鎮之外,方圓十裡幾乎沒有别的村落,偶爾有打獵的散戶,幾乎很少與外界溝通,所以村民們生活上自給自足。
家家戶戶皆有籬笆圍成的小農院,栽種成排成列的綠葉菜,然後再養幾隻家禽。
拐過一個彎,就近有間屋子,吱呀一聲,破舊木門從内拉開,木棍駐地的哒哒聲響起。
“福寶,是福寶回來了嗎?”
褪色木門緩緩打開,門縫處探出一根新制成的拐杖,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婆婆走出,步履蹒跚,卻帶着點急切。
“福寶。”
她一邊喚着,一邊跨過門檻,擡頭一看,面前一下子聚集了五六個人,穿着打扮與衆不同,瞅一眼便知是外鄉人。
即便雙目渾濁,但仍能感受到這群人氣質不同常人。
擔心吓着老人家,華知晴立即上前行了一禮,然後表明來意,語氣溫和,不自覺讓人緊繃的情緒緩和下來。
老婆婆臉上立即浮現笑意,将門大大敞開:“原來是前來除祟的道友,快快請進。”
小鎮的村民遠離皇朝,遇到點難事可以依賴的唯有附近大大小小的修仙門派,因而非常歡迎修者的到來。
這間磚土砌成的屋子并不大,全部人擠進去略顯逼仄,屋頂甚是有點漏光,放眼望去,一切都顯得十分簡陋。
不過在待客之道上,卻是一片赤誠。
老婆婆數着人頭數在桌上擺了六隻碗,逐一添上熱茶,又端出了一籃子新摘的棗子。
華知晴接過沉甸甸的竹籃,道過謝,看了眼門外:“盼兒鎮今年可真熱鬧。”
兩三年前她來過這,當時這一片十分荒涼,鮮有人煙,籠罩在煞火的陰影下,氛圍也比較低迷。
如今鎮上随處可見的小孩童,如朝陽般燦爛,給這片土地帶來了許多生氣。
“是啊,終于熱鬧起來了。”
老婆婆感歎一聲,拄着拐杖望向遠處,似乎在等什麼人:“等我家福寶回來,這屋子就不冷清了。”
一提起福寶,老人的心不自覺柔軟,和衆人閑聊起來。
原來福寶是老婆婆的孫子,老婆婆無兒無女,嚴格意義上來說,福寶并非親孫子,而是撿來的。
在生恩面前,後天的養恩亦感人肺腑,三年前福寶差點病死在盼兒村外,被撿回去後,從此一老一小相依為命。
随着年紀增大,老婆婆每況愈下,身體越來越差勁,福寶自動挑起生活重擔,除了洗衣做飯、砍柴種地外,他還會縫補衣裳,制作拐杖。
大部分生活技能是老婆婆教給福寶的,福寶學得也快,祖孫兩的生活越來越像樣。
“當初我把福寶撿回來時,他才十幾歲,再過兩年,個頭應當有你們這麼高了……”
老婆婆臉上洋溢着笑,眼角彎起,目光在幾位年輕人身上掃過,忽然經過某一處時,視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