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此島名為燕子礁(修日期)
燕九如到底沒能提前回去。
除了要協助道長們下海做法,他還被老吳揪着去畫冰封符。
人家把一應最上品的道具都給他帶來了。
可見是早就打算好了的。
燕九如隻得罵罵咧咧去幹活。
不然還能怎麼滴?
真以為讓他吼一頓發洩發洩,老虎就變病貓了?
他要真這麼想,呵呵,那才是天真!幼稚!愚蠢!
他可不止是萬年的狐狸,啥時候能梗一梗,啥時候得老實聽宣,那是門兒清!
不過也有好處。
同樣是靈氣匮乏,但海邊還是比内地好一些。
尤其是燕九如這陣子在周邊這一帶海域逛遊,發現了一處靈氣相對充裕之地。
那是公海中一座三平方公裡多的島礁,最高處海拔也不到十五米。
對于看慣了茫茫大海的人來說,這類島礁多得是,不說龍卷風啥的,就是一個大浪都可能把小島淹沒。
加之島上甚至沒有常見的麻風桐、海岸桐等喬木,隻有羊角樹、草海桐、海巴戟、銀毛樹水芫花之類的灌木和一些常見的沙灘植物。
倒是淺灘上有玳瑁海龜出沒。
燕九如看中的是這裡的靈氣,自然不在意植被如何,他又不打算長久住這裡。
他早些時候以方便觀察之名已經請部隊協助在這裡蓋了兩間磚瓦房外加一個小院子,此外,廁所、廚房、柴火棚俱全。(在公海搞基建這個是作者私設,相關國際法允許否不知道哈~)
為了防風加固,他在小島四周布置了抗壓符,并以自然環境為基礎設了簡單隐匿和防護陣法。
如此一來,大的作用不敢說,至少三五年内不會被淹沒,即便有人到了這附近也會無意識地忽略掉。
他如此費心自然是有暫時不方便帶走的寶物藏在這裡,什麼時候方便了,他再來取。
燕九如在此處畫符,也許是靈氣濃郁,引來許多燕子、海鳥來落腳,便意随心動地取了個名字:燕子礁。
他随手挑了塊石頭,刻上名字後牢牢插在島礁上邊緣。
部隊領導聽說後隻是笑笑,讓人把名字标注在地圖上:此島名為燕子礁!
***
此時,誰也沒想到,若幹年後,這個不經意的舉動讓我國的海岸線擴了幾百海裡,尤其是在附近海域發現儲量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後,好幾個國家争相搶注這塊飛地。
萬萬沒想到,我國海防部隊有些元老突然想到了這回事兒,不但找到了被海水淹沒的石碑,還在當年的軍用地圖上找到了相關記錄!
這兩樣都佐證了此島乃是我國的,當然,島礁相連海底大陸架也是我們的!
同理,大陸架下的石油資源也是我們的!
國際間的争端無非就是看誰強大,再找個過得去的理由遮掩罷了。
我國那是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強國,加上這個明晃晃的理由,不但新發現的油田是我們的了,公海的一半也直接劃了過來。
這讓原本想搶一杯羹的幾個國家後悔不已。
早知如此,還不如不争。
不争的話,至少公海大家都可以去捕撈,這下變成華國的,他們隻能望洋興歎了。
***
“所以,國家計劃從福省專門開辟一條專列,把這裡的海産品運到饑荒地區和缺少肉食的部隊去。
隻要你的冰封符夠用,咱們的遠洋捕撈船就立馬出海。”
燕九如明白,這是國家名義下達的指定任務。
“盡我所能吧。
全國部隊是一家,總不能咱自己吃飽了,看着别的戰友餓肚子堅持訓練嘛。”
華國如今還處在困難時期,不但普通百姓還有許多人呢餓肚子,部隊上也隻能是吃個半飽,更别提堅持訓練要保證的肉食了。
哪怕是部隊搞了農墾自己種地飼養家禽家畜,也抵補不上巨大的缺口。
“一頭豬頂好了三百斤,還得精心飼養一兩年才出欄,可深海裡捕撈一條鲨魚,動辄三五噸,甚至十來噸!
那可是一座小山似的肉啊!(七十年代,相關國際法還沒有立法禁止,鲨魚那時候可以捕殺,現在當然是不可以哈。)
除吃肉,還能做魚肝油,魚鳍更是最上等的食材。。。。。。。”
可惜,這東西也嬌氣,南海的高溫下隻能保鮮半天,不及時處理,很快就臭了。
我國海岸線不短,自然也非常重視海洋捕撈這一塊。
奈何這些海産品在高溫天下很難儲存,更别說運到千裡之外了。
泱泱大國,硝石制冰也是嘗試過的。
就比如從福省到燕城,沒有直達火車,綠皮慢車要中轉,算下來要走五天!
在悶罐一樣的車廂裡,哪怕有人不停在上面加冰,五天時間也足以讓對大部分海鮮變成臭魚爛蝦了。
少數沒爛的也串味變質了。
然而,所有這些都被燕九如的一車廂冰封海貨給解決了!
冰封符能讓海鮮在常溫天氣下依然保鮮六個月!
這就是從南海運到拉薩也妥妥到了。
三号領導直接指示:燕九如同志,這個任務完成後,國家給你記一大功!這比在戰場上殺死幾個敵人更重要!
***
上面領導都這麼說了,燕九如想幹脆把冰封符交給國家用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