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趙淩吃上了火燒。
好消息:這是他這一旬吃上的最後一頓好的。
本來按照趙淩的想法,想要知道大虞普通百姓每天吃什麼,隻需要去周邊村子轉一圈就行。
但小夥伴們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還是得實踐。
具體怎麼實踐,經過小夥伴們的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微服私訪”,體驗生活。
趙淩覺得他們商量出來的東西,完全是COSPLAY+農家樂,不過他也不吱聲,就在那兒聽着,反正現在太子他們開始帶他玩兒,總比跟顧棱他們打交道有意思。
這事情還被先生們知道了。
先生們很支持,并且提供了幫助——告家長。
孩子們要出門去體驗生活,肯定得通知家長啊。
于是,帝後等一幹大家長們也知道了,提供了“幫助”。
不如不幫助!
穿着一身三天沒洗的補丁衣服的趙淩,吸了吸鼻子,拿着一把小刀,把一株蒲公英幼崽挖到背簍裡。
這會兒地上的野草隻冒了個尖尖,野菜還有很大的生長空間,但是不挖不行,不挖沒東西吃。
窦榮湊過來瞅了一眼,瞬間瞪大眼睛,小聲問:“你怎麼有刀?”
趙淩理所當然:“我藏的。”
他歲數小,總得帶點防身的東西。
帝後和先生們派的人也沒那麼嚴格搜,主要還是沒收了他們身上的绫羅綢緞小吃小錢和首飾之類。
“藏哪兒了?”窦榮想到自己被收走的弓箭、長刀、□□,連銅闆都被收走了就咬牙。
别人好歹還給兩個銅闆應急用,他身上連一枚銅闆都不給留,說是别人手上的銅闆是錢,他手上的銅闆是武器,害得他這幾天隻能扔石子。
趙淩挪了挪腳,把小巧纖薄像美工刀一樣的小刀子塞進鞋底:“喏。”
窦榮看了看藏刀子的位置:“分我一把。”
趙淩隻能把兩隻鞋子底裡藏着兩把小匕首重新拿出來,分了窦榮一把:“用完還我,不然我穿着高低腳。”
幸好他穿的布鞋,要是像窦榮穿的皮靴,鞋子都給扒了。
他們現在是在京郊的農戶家庭寄宿。
具體在京郊的哪裡,他們也不知道,當天集合之後,他們是被蒙着眼睛送過來的。
出門的時候是七個人,送到這個村子的時候隻有窦榮、顧朻和趙淩三個人。
另外四個人不知道是在一起,還是被分成了兩撥。
他們現在所處的村子不像小湖村那樣依山傍水,就是一片平原,河流淺淺,大魚不用想,小魚小蝦也沒工具抓。
趙淩會編魚簍也沒用,沒趁手的東西編,河裡面也沒東西,餌倒是有,無論是地裡面挖點蚯蚓,還是像窦榮現在這樣打幾隻麻雀都行。
算了,沒魚沒蝦的,想了也是白想。
唉,還是挖點野菜現實點。
田間地頭轉了一圈,趙淩挖了小半簍野菜崽崽,窦榮打了一串麻雀和田鼠,提溜到小河邊清洗。
窦榮對田鼠還是下不去口,跟村裡人換了幾把豆子。
春天的河水極其凍人,要是再早一點過來,還能看到岸邊沒化開的冰,現在稍微好一些,起碼冰差不多都化了。
窦榮有了小刀子之後,收拾麻雀利索多了,幾下就給麻雀脫了衣服,連裡頭還沒指甲蓋大的心肝都清理得幹幹淨淨,一點不浪費。
“一會兒放粥裡一起煮。”
他看趙淩的手已經被河水凍得通紅,幫着把籃子裡剩下的野菜一起快速洗幹淨。
“嗯。”趙淩呲着牙,很快把野菜收拾好。
洗幹淨的野菜顯得更少。
他們寄宿的這戶姓孟的人家,五間土坯房裡住着老中青三代十幾口人,自家有十畝地,另外還佃了二十畝耕種,已經算是農戶裡條件比較好的。
他們回去的時候,遇到顧朻從裡長家出來,挑着兩捆豆萁。
窦榮趕緊上前,把顧朻肩上的扁擔接過來:“我來。你怎麼去挑柴了?”
顧朻笑呵呵地從懷裡摸出來兩個銅闆:“我把早上做的一闆豆腐拿去換了一些豆子和用得上的東西。今天還難得賣到了錢,這兩天要是貨郎來了,咱們能買點針頭線腦。”
他們身上就這麼一身衣服,三天沒洗還是小事,多少有些磨損,想着要穿上一旬,肯定少不了縫補。
其實按照三個人的所學,哪怕空無一物,想要賺到點小錢不是難事。
但他們得目的是體驗普通農戶的生活,很多技能就不能用。
還好孟家雖然條件困難,家裡豆子不缺。
豆漿、豆腐,做出來不僅能哄哄肚子,還能換到一些東西。
村裡人也願意用豆子來換豆腐。
三個人回到家,孟家的幾個媳婦已經做好了早飯,還好火還沒撤。
窦榮趕緊上前:“大表嫂,等等,把這些放進去。”
他們這幾天就是以表親的名義在孟家借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