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就這兩三天,怎麼把小孫女餓出了一雙亮晶晶會說話的大眼睛!
再看,三頭身的小身闆也沒見瘦。馬三面壓着自己的暴脾氣,問道:“咋了?”
俞荷一點也不怕面色兇兇的阿奶,笑着提要求,“阿奶,你什麼時候去買豆腐,去晚了唐家外公就沒有豆腐了。阿奶,你帶上我呗。”
俞荷說着上來就拽阿奶的衣襟。
“别拽我。問你娘去!”衣裳邊都要拽長了。
“謝謝阿奶!”俞荷哒哒哒跑進廚房問李二娘要裝豆腐的家什。
“給你阿奶說,下午的豆腐少買點,這天氣放不住,晚上吃一頓,明天早上就酸了。”李二娘給俞荷一個大碗,能裝兩三斤豆腐。
“是是是,聽娘和阿奶的。”
俞荷小心翼翼的抱着大碗廚房出來,見阿爺肩膀上扛着木船和劃船的木漿,阿奶盤着黑帕子将頭發裹的嚴嚴實實,腳上換了一雙繡花鞋。
“老大家的,我帶俞荷去鎮上買豆腐了。很快回來。”馬三面接過俞荷手裡的大碗,一手牽住人,朝廚房喊道。
“娘,我知道了。等下我們都去地裡。”李二娘的聲音從廚房裡傳出來。
俞荷小跑才能跟上自家阿奶和阿爺的步伐,一雙眼睛東張西望,怎麼都看不夠。
俞家住在俞家村的東頭,走過整個村子到村頭的簡易碼頭,再劃船走二裡水路就到白水鎮,也到了白水江主幹。
白水江接通南北是條運河,北方的麥子從北而下到南方富庶之地賣上高價,南方的水稻可以北上運到北方各省物以稀為貴,南來北往的商人聞風而來,漸漸地形成了一個比縣城都大的白水鎮。
白水鎮整個鎮沿白水江而建,因為水路發達,白水江兩岸船家、酒肆、食鋪、雜貨店鋪林立。
俞荷乖乖坐在小木船中央靠頭的小凳子上,看阿奶熟練的搖船,看兩岸綠油油的稻田,看江邊茂盛的蘆葦叢和菖蒲。
突然一群灰撲撲的鴨子嘎嘎嘎叫着從岸上跳進水裡,打破了甯靜,像是一鍋沸水又倒入一盆熱油,沸騰加上沸騰,整個江面都鴨子嘎嘎的叫聲。
馬三面見小孫女皺起了小眉頭,笑着說:“這是王村和你爺爺一輩的王大爺,他是個養鴨子的老把頭,隻要他一看,就知道你的鴨子養的好不好,肉香不香。外面來的雞鴨經濟,收購雞鴨都會找他,一次給五十個銅闆,今兒我們買一斤豆腐要兩個銅闆,他一開口就是二十五斤豆腐的掙,厲不厲害。”
“厲害。阿奶,他養那麼多鴨子,臭死了,鴨糞怎麼辦?”俞荷心裡打起不花錢的主意。
“他家江邊專門圍了半畝地,鴨子到處跑,鴨糞倒在江邊,草長得好,又能喂鴨子。”
鴨子不像雞,鴨随地拉屎下蛋的,馬三面想想也覺得臭,就說起鴨子的價錢。
“一隻鴨子能賣三十文,五百隻精心養上個半年就是一萬五千錢,頂我們大半年地裡的收成。”
“阿奶,我要養鴨子,明天我就去找王大爺拜師。”俞荷攥緊拳頭,她要養鴨子賣錢,再買地。
“這是人家的獨門生意,也是莊戶人家養家糊口的本事,不會輕易教給别人。”馬三面笑孩子天真,笑問,“咋,還真想着攢錢買糖?”
馬三面這樣問,手裡劃船更用力,走快點,沒準兒鎮上的貨郎還沒收攤,就給家裡孩子一人買一塊麥芽糖吧。
“阿奶,我不要糖了,你給我買兩隻小雞娃兒,我要養雞攢錢,然後買地。”
馬三面一愣,這是孩子第二次說起買地的事,不禁好奇的問,“你買地準備種什麼?”
“阿奶,什麼賣的貴,我就種什麼。”俞荷見自家阿奶認真的神色,有點心虛,忘了,她才五歲。
“我竟沒發現你居然有點小财迷。咋,落水吓着,不打算繼續上山下河的搗蛋,整天惹你娘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