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大安和俞有花一家也知道俞有錢得了和個小閨女,高興的想着帶什麼東西看娃,他們家地少,隻有一畝田,一畝地,種的東西不夠一家嚼頭,米面都要買。
“過十五,街上人多,殺一頭豬吧!”顧大安看着街上人來人往,今年運河開運早,這幾天都是村裡來鎮上找活的青年壯漢,得了錢,他們花的也大方。
“行,送老三兩對下奶的豬蹄,我再去其他攤位買一副,再買六十個雞蛋,大燒餅買十個,我們一家去娘家過十五。”
顧大安幫了一會兒忙,回去準備殺豬,俞有花幫俞荷賣燒雞,連生兩個幫成武收碗筷,怕凍着外甥俞有糧不讓他們洗,自己卷起袖子邊洗碗邊樂呵呵的笑。
“來一隻大燒雞,哎,有錢兄弟今天怎麼沒來,我想預定一隻公雞,十五祭祖用。”張大祥看了一圈也沒見俞有錢。
“三叔這段時間有事要忙,都是我出攤。一隻大燒雞,我給你記下了,明天你準時拿來。”俞荷笑着說,從這裡開始,俞荷每個客戶都要問問,明天給您留不留燒雞,好按數量做。
中午,胡管事又來撿便宜,俞荷很了解她的脾氣,便宜了五文,給她一隻沒賣剩下的小燒雞。
“胡嬸,明天你要預定嗎?要過十五了。明天先來先得。”
“哦,你看我,明天要三隻公雞,兩隻母雞。你一定給我留着,我和你三叔熟的很。”胡管事笑着說,“你們怎麼沒到縣裡去開店?”
“以後會去的。”俞荷把包好的燒雞遞給她。
“小娃娃口氣不小。這話你三叔都不敢當我的面說。”胡管事臉上的笑容淡了。
“胡嬸,我這是出生牛犢不怕虎。”俞荷當沒看到她變臉,笑着說。
“好一個出生牛犢不怕虎!”
俞荷看了眼旁邊被胡嬷嬷吓着的大姑姑,一笑,高門大戶的一個嬷嬷氣勢好洶。
“明天你給她留嗎?”俞有花憂心忡忡,要是留了她不要怎麼辦。
“不留。後天過節,明天生意好,她來的遲我早收攤了。過了十五誰還記得以前說過的話。我一個平頭百姓,會怕她一個嬷嬷。”
俞有花臉上帶出一分笑來。
賣完二十隻燒雞,俞荷看看訂單,明天得準備三十隻,大公雞得準備二十五隻。
成武今天做了四十斤米,午時一過也賣完了,收攤回家。
簡單的胡辣湯配菜少,成武買了黃花菜木耳二斤豆腐。
俞荷一回家就去屋裡給阿奶說要殺三十隻雞,然後回屋記賬數錢。
俞有錢來幫忙。
馬三面去把丈夫和孫子們叫回來,提前一個小時開始燒水準備。
晚上陪着俞荷看鍋,等三十隻燒雞撈到大缸裡泡着,才熄火刷鍋。
半夜三更,成武起來磨米漿,俞有糧等他幹了一個多時辰也來幫忙,唐二嬸負責蒸米皮。
簡單版的胡辣湯還是李二娘做,家裡人都試了,數她做的好吃。
“今天的米皮好像多些?”
“用了五十斤米。昨天街上人多,碼頭上的人也來,賣的很快。”唐大丫笑呵呵的說:“老三昨天沒去,我們俞荷頂一個大人。買燒雞的人都誇她能幹。我看了她寫的訂單,就想着我也得學着認些字了。”
“有二嫂和二哥成武她大姑父大姑看着,我和她爹很放心。”李二娘一邊炸豆腐一邊笑着說。
“你們放心,街上有我們看着呢。”唐大丫驕傲的說。
“他大伯買的果樹和花椒樹往哪裡栽?得快點種好。”
“梁上種的麥,俞荷說花椒樹麥地裡不長,随她,她花錢買的,看她種哪裡!”李二娘鍋裡炒着姜蒜辣椒壇子肉,倒進去一桶水,等水開。
不一會兒廚房收拾好兩大笸籮米皮搬上牛車,胡辣湯出鍋,和俞荷兩個人開始往幹淨的大背簍裡裝燒雞。
俞有錢來幫忙,燒雞背簍放好,俞有糧駕車帶着四個人上街。
趙娟屋裡聞着胡辣湯的味,要吃,俞有錢問了馬三面給舀了一勺。
“黑糊糊的胡辣湯真好吃!”趙娟幾口吃完,笑着說。
“這是花椒和胡椒鏽了鍋,俞荷還說省了買醬油的錢。明天過節吃燒雞,今天中午想吃什麼?我等會洗完尿布去給大哥幫忙種樹,俞荷要把果樹和花椒樹種在旁邊的這一畝地,位置都給老大劃好了的。”
“家裡——你做什麼飯,我吃什麼。”趙娟想跟着吃大鍋飯,不想每頓都吃荷包蛋米面。
俞荷剛剛擺好,就有昨天定的兩個人來取,俞荷就說明天家裡過節,十六正常出攤,這兩個人又各買了一隻小雞。
又有兩個人來取,俞荷還是這話,有一個人多買了一隻。
“俞荷,你比你三叔會做生意。”俞有花旁邊看了半天,誇道。
顧大安今天也出攤,半隻豬一會就賣完了,俞有花不擔心了有心思和俞荷說話。
“哪裡,我三叔能說會道,我不及他。我就想着多提醒一下,多問一句,買賣雙方都高興。大姑也可以問問主顧明天要什麼肉,大概要多少斤,能留的就可以提前留,沒有的也可以提前準備點。”客人預定好,他們賣東西也有個數。尤其大姑父人緣好,各個主顧定了基本上不會退。
有人來買肉,俞有花去忙了,俞荷伸伸懶腰,踮腳看着背簍裡剩下的燒雞,現在時間還早,鄉鄰要等會兒才來。
看見二哥給客人調的紅辣辣一大碗熱米皮,俞荷覺得自己又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