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裡等了好久不見阿爹回來,俞荷忍不住餓,買了一個焦脆的大燒餅。攤位上有人,俞有花去忙生意了。
俞荷一個人搭個小闆凳,坐在門口看着大姑表哥幾個忙開了,和大姑說的一樣,買肉夾馍的人越來越多,今天大集,買肉的人也多。
“阿爹,我在這裡!”俞有地辦好事,剛走到顧大安攤位,就聽見小女兒在身後喊他。
“俞荷,我們回去了!”俞有地朝俞荷揮手,大步走過來,笑問道:“這就是你大姑父買的鋪面?地方挺大,肉攤能擺下。”
顧大安笑着跟過來,給大舅哥解釋屋裡到時候怎麼擺,東西怎麼放。
“冬天的火盆隻能放門口,屋裡氣溫越低,肉不容易壞。”顧大安比了比門口的地方。
“肉攤一個月二百文,我打算繼續租着,以後我們在這裡開店,連生四兄弟就擺攤。”
“挺好。以後再把這屋推倒重修一下,二樓住人,一樓做買賣。”俞有地看了看左右的土牆,陳舊的竹子頂棚,這房子有些年月了。
“我準備八月十五開張,到時候請嶽父舅兄過來吃酒!”
“先把房頂的瓦翻新一遍,椽子要換家裡有,買點竹子換房笆,把牆刷一層黃泥,等幹了,再用白灰全部刷白。
老三買了桐木闆,你先用着把這頂封平。門闆你看看要不要換新的,買兩把新鎖換着用。後門封死再砌牆,這裡放一張單人床看店。”俞有地屋裡看一圈,安排道。
“都照舅兄說的辦。”顧大安請俞有地家裡坐,俞有地說回去還有事。
俞荷一臉震驚,哇哦,看這,大姑父在阿爹面前老實順從的樣子,阿爹也像變了個人,很有威嚴。
“俞荷,還要買什麼嗎?回去了。”俞有地看小女兒似乎被他吓住,忙笑問道。
“阿爹,我都買好了。”俞荷拉過小背簍給他看一疊大餅,“我請大家吃大燒餅。”
“燒餅好吃嗎?”俞有地看一了眼,框裡還有十幾個。
“燒餅最好吃,又幹又脆,放十天半個月不會壞。”俞有地提着小背簍,俞荷跟在他身後,給他介紹張三饅頭店。
俞有地和張三打招呼,兩個人寒暄了一會兒,又給顧大安說了一聲,才領着俞荷走回去。
俞荷回家東西一放,興沖沖給爺奶叔嬸幾個發燒餅。
“我買了十六個,我們家一人一個。”
“連我們小蘭花也有啊?”趙娟抱着孩子來湊熱鬧,沒想到小娃娃也有。
“有。一人一個,不論年齡。”俞荷遞給她兩個燒餅,龍龍和三叔在正屋已經給過。
“阿奶,這家店在大姑姑門面旁邊,肉夾馍的饅頭就是和他家訂的。”俞荷放下小背簍進屋,和馬三面獻寶。
“你試試,剛出鍋特别脆,現在偏軟,餡兒放了芝麻花生,香香的。”俞荷走回來,單腳斜靠在坐着的俞有地,旁邊太師椅坐着吃餅的俞重。
“阿爺,香嗎?”
“香。”俞老頭笑着說。
成文幾個在火桌邊的條桌上練字,俞荷瞅一眼就走了。
好奇阿娘和二嬸做什麼,俞荷又跑到她們身邊,一個在做鞋面,一個在畫鞋底。
“阿娘,像是給我的鞋?”俞荷摟着阿娘的脖子悄悄問。
“是給你的。你二嬸做的鞋底。”李二娘把巴掌大的千層底給俞荷看。
“二嬸手藝真好,針腳又細又密,厚實。”俞荷把鞋底翻個面,在空中抛起又接住,李二娘嫌她淘氣讓回去睡午覺。
俞有地和父親說起顧大安買的鋪面,又和俞有錢說讓去幫忙。
俞荷不喜歡聽大人說話,去找小蘭花玩了一會兒,回來要睡覺,又拿出兩張銀票反複看。
銀票正中擡頭寫大周通行寶鈔,左上開始豎着啟字第兩萬兩千九百九十五号,右邊豎寫着元定15年三月初五,上面蓋了四方不同形狀的寶印,正下腳還有防僞标識。
俞荷還是覺得今天阿爹的行為奇怪,心裡有個猜測。
找針線在新裡衣裡縫了一個兜,把銀票用紙包好再縫上口,等。
傍晚,俞荷去巡查自己的棉花,肥料足,棉花長得還行,種的開,等六月下旬再打尖。
玉米比她高,還沒出穗,一窩三四苗擠擠攘攘,地裡的草又長起來,灰灰菜苦苦菜,狗尾巴草很嫩。
辣椒長勢旺盛,一根有大拇指粗,開起了小白花,有豐收的希望。
最邊上的洋芋開花,苗很粗壯,俞荷順着根掏了兩個拳頭大白皮的新洋芋,喜滋滋拿回來給爺奶看。
“我種的新洋芋。”
“俞荷,有什麼喜事嗎?我發現,你從鎮上回來就很高興。”馬三面笑問道。
“秘密。”俞荷笑着說。
“見你大姑父買了鋪面,你也準備買一間?”馬三面猜道。
俞荷搖頭。
旁邊聽話的俞有錢渾身一個激靈,對啊,他現在有錢,家裡不讓做買賣,他自己可以買鋪面的,心裡頓時一陣火熱。
“那我就猜不到了。”也不像是想了個好點子好方子的樣子,小孩藏不住話,要有早就拿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