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皇子劉昶指着涼亭裡的人給劉甯看:“喏,就在下面。”
六皇子劉贊湊到劉甯耳邊小聲說道:“那個帶着珠簾帷帽,懷裡抱着琵琶的女子就是沈韻。”
小山丘上風聲有些大,時而連人聲都聽不清楚,更别提待會的琵琶聲了。
五皇女劉甯吐槽道:“怎麼不到涼亭裡去聽?離得這麼遠能聽到什麼?淨聽風聲了。”
六皇子劉贊解釋道:“不是我不願意,隻是因為這沈韻脾氣怪的很,氣性大,若被她發現有人偷聽,隻怕十天半個月也不會再彈奏了。”
三人正說話之際,四皇子劉茂的車隊緩緩來臨。
四皇子劉茂帶着王妃還朝在涼亭歇息,看到了在這裡久等的沈韻,想到還朝最喜歡聽人彈琵琶,便帶着還朝來見沈韻。
沈韻見到劉茂及還朝,抱着琵琶向他們二人盈盈一拜:“民女沈韻拜見秦王殿下、拜見秦王妃殿下。”
“沈韻姑娘快快請起。”還朝擡手讓沈韻起身,與劉茂相視一笑,随即平易近人地笑問道:“沈姑娘,我聽四郎提起過你,也聽聞姑娘的琵琶京中一絕,隻是不知我今日是否有幸能聽姑娘彈奏一曲。”
“我今日來此,便是特地要為王妃彈奏一曲的。”沈韻笑着說道:“聽聞王妃是和親公主的後代,近幾日特重新編排譜寫一曲——《昭君出塞》,請王妃品鑒。”
還朝道:“請。”
沈韻豎起琵琶,擺好姿勢,開始彈奏。
一曲罷,還朝已被曲子中的情緒所感染。
還朝笑着對沈韻說道:“沈姑娘好高超的技藝,我在姑娘的曲中聽出了昭君出塞孤寂又悲壯的情緒,這……曲末又有幾分的憂愁與……”
前面的情緒還朝能聽出來,不過這後面曲調,雖透露着些許愁思,但去掉還有些歡快,還朝有些拿不準了,便問向沈韻:“是否還有些喜悅?”
沈韻解釋道:“回王妃,正是,這喜悅之情是和親公主能夠回到故土的喜悅之情。”
當年昭君出塞後并未回過中原吧,又何來回歸故土之喜呢?
還朝眼中含着疑惑看向沈韻,見沈韻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她笑,忽而便明白了沈韻這曲中的意思。
雖說和親公主并未能回到故土,但她這個和親公主的後代不是回來了麼?
還朝還朝,有朝一日能夠帶着祖母的念想,回到故土,這便是還朝公主名字的含義。
還朝由衷地贊揚道:“沈姑娘真是巧思!”
還朝想起父親曾傳給她一本琵琶古譜,尤為珍貴,便命人取來,她要送給沈韻。
“沈姑娘,這本古譜是祖母當年和親時,帶到大胡的,隻是時間久遠,曲譜殘缺,有些已經看不清楚了。”
“我與沈姑娘投緣,将這本古譜贈與姑娘。”還朝說罷,笑着将古譜贈與沈韻。
沈韻是個癡迷于琵琶之人,接過古譜後翻看了幾頁,發現竟然是失傳已久的《古破陣曲》,瞬時欣喜若狂,忙向王妃行禮表示感謝。
還朝扶起神韻,笑道:“有道是知音難覓,我與沈姑娘今日也算得上是知音了。”
“待來日,願聽姑娘彈奏此曲。”
還朝和四皇子劉茂告别沈韻,而後登上馬車。
沈韻遙遙一拜:“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見,望親王妃殿下多保重。”
六皇子劉贊見到此情此景,方才理解了四皇子劉茂曾說的知己含義,原來竟是他想得龌龊了。
四皇子劉茂早就發現了小山丘上的五六七三人,猜到三人是來偷聽這京中一絕的琵琶,同還朝說過此事後,便下車去找沈韻。
四皇子劉茂向沈韻作揖道:“沈姑娘,我有個不情之請,我的三個弟弟妹妹們也來了,還望姑娘也能給他們彈奏一曲。”
“殿下真是折煞草民了。”沈韻見四皇子給他作揖,吓得忙跪在四皇子劉茂面前。
劉茂笑道:“此一拜,乃知己好友一拜,與身份地位全無關系。”
沈韻應允道:“沈韻定當滿足殿下的請求。”
“多謝。”四皇子謝過沈韻,便命車隊啟航,繼續前行去陌南。
沈韻待四皇子車隊離開後,向趴在山上的三人喊話道:“諸位殿下,山上風大,隻恐聽不清楚,何不下來聽?”
五皇女劉甯他們三人聽後,用輕功飛身下來。
沈韻一一拜過三位皇子皇女,六皇子、七皇子她先前見過,那旁邊這位貴人想必便是皇女殿下了。在拜見五皇女劉甯時,沈韻不由得驚歎,這位皇女與秦王殿下的相貌竟如此相像!想來便是秦王殿下的同胞妹妹五皇女殿下吧。
方才三位殿下在山上偷聽她彈奏,如此景象倒像是十面埋伏的場景。
沈韻想至此處,垂頭掩嘴一笑,道:“此情此景,倒叫我想起一個詞——十面埋伏,恰巧有首名曲就叫《十面埋伏》,那我便為三位殿下彈奏此曲了。”
說罷,沈韻便開始彈奏。
五皇女劉甯被沈韻的話逗笑了,不過就是偷聽了她一曲,怎麼會想到十面埋伏這個詞呢?
一曲畢,五皇女劉甯徹底被沈韻這幅,真不愧是京中一絕,确實要比教坊的樂師要強上十倍!
沈韻向三人拜别:“三位殿下,沈韻先行告退。”
五皇女劉甯跟在沈韻後面問道:“沈姑娘技藝高超,不知可曾想來宮中的教坊做樂師?”
沈韻望向劉甯,笑着搖頭道:“殿下若是喜歡,可向沈韻下拜帖,沈韻自會過府演奏。”
當年四皇子五皇女的降生,承道帝大赦天下,沈韻也在大赦天下之列,因此常以二人為恩人,沈韻對恩人自然與旁人不同。
“這?”六皇子劉贊聽後愣在原地,這沈韻平日裡不是很孤傲嗎?怎麼對四哥五姐這般特例?
走了幾步,劉昶回頭看見還愣在原地的劉贊,便沖着劉贊招手道:“六哥!快走啦!回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