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警方查獲毒品案,繳獲毒品120公斤】
他們的地址IP自動識别為雲南,推送的新聞也就多數為雲南的事件,沈弋一大早就看到這條推送,大吃一驚,腦海中翻湧着千思萬緒。
他把這條新聞轉發給西堂和陳昀:别的省份以克論,雲南以公斤論。
待沈弋洗漱好穿戴整齊,手機響了一聲,是西堂的回複。
西堂式一字經:走。
走哪?做什麼?為什麼走?不說,就看你走不走。
當然走啊,說得太清楚了可能沈弋就沒興緻走了,就這樣什麼都不說反倒是勾起他的好奇。
“走!”沈弋敲響西堂的房門,不光敲還站門口大喊,還好西堂包了這層樓,不然多少可能被投訴,因為才上午九點。
西堂打開門,讓他進去等一會兒,他吹個頭發。
門沒關,大清早沒陌生人會在别人的樓層亂晃,沈弋坐沙發上發個呆,豐繼邊走邊穿襯衫進來。
豐繼看他坐着:“走。”
沈弋被他搞得一愣,過了兩秒穩不住神色燦燦笑。
“不管什麼熱鬧都湊是吧?”全都有病,他有病,西堂有病,豐繼有病,都有病!
豐繼被他笑得莫名其妙,但卻不知所謂地跟着也笑,“是啊,走就走呗,管你去哪。”
最後出門的時候八個人齊活了,都被沈弋那震天撼地的一嗓子喊醒了,醒都醒了,走呗,愛去哪去哪,跟着走呗。
西堂和沈弋在今天表現出驚人的默契,其他人一頭霧水跟随,可他倆心知肚明。盡管知道是去了解那條新聞的具體事件,但是要從什麼方向了解,要去什麼地點了解,要找什麼人了解,這裡面有無數個選項。
去政府太過于權威,去街頭巷尾太過于随意,去哪,去報社,找誰,找記者。
沈弋滿心歡喜,他熱衷于“默契”,永遠以最真誠的态度對待和他擁有默契的人。
深入了解緝毒工作和毒品問題是西堂早有的打算,在聽見女士講阿玄的那天他就把這件事計劃到行程裡,陰差陽錯下和沈弋的想法不謀而合。
西堂看着沈弋壓都壓不住的嘴角,他的快樂真簡單,二十五歲,一個剛剛入世不深的年紀,想法卻成熟老練,常常出人意料。西堂眼底劃過他自己都沒有察覺的欣喜之色。?
他們表明來意,記者拿不準主意,轉身請來主編,主編一心為黨,聽到有人想了解這方面後熱情招待。
主編說:
雲南的邊境線總長度為4060公裡?,需要不可勝數的血肉之軀英勇無畏的前仆後繼才能勉強阻擋毒品侵害國民、築起一道禁毒之界。2023年以來,雲南省公安廳組織全省公安禁毒部門重拳出擊,持續釋放嚴打毒品違法犯罪的鮮明信号。全省共破獲毒品刑事案件4155起、同比下降15.82%,抓獲犯罪嫌疑人4351名、同比下降15.86%,繳獲毒品18.58噸、同比上升29.28%,阻截欲走私出境的各類化學品6472.78噸、同比上升28.93%,充分發揮了雲南作為全國禁毒鬥争主戰場、主力軍的作用。
“三生教育”是雲南僅有的教育理念,生命、生存、生活,先得保障生命,才能擁有生存的資本,最後才是不斷改善生活。
天災和人禍哪個更令人悲痛,沒有人能說出正确答案,但是毒品的侵害确是深深刻進每一個雲南人的心髒。
“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倡議下很多遊客來到雲南旅遊,遊賞了雲南的風花雪月和民風習俗,卻有部分外省遊客在網上說雲南人的“冷漠”,不,這不是“冷漠”,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
雲南人活得悠閑自在,生活意識卻不随便,他們從小就被灌輸不随便和陌生人說話、不随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随便跟陌生人走。
這是北方沒有的,提起北方,多是熱情好客、爽朗大方,誰家孩子丢了都會有大人好吃好喝照顧好,誰吃飯沒帶錢直接白送你一碗,路上認識個投緣的人那就一起喝頓酒吧……
而這是雲南沒有的。
招待室裡的氣氛降至冰點,窗戶大開卻好像空氣稀薄得喘不上氣,主編的話不斷沖擊着每一個人的心靈。
西堂不得不抽了根煙,打火機的聲音驚醒了其他人。
他問:“吸毒的呢?”
主編調出數據:現有吸毒人員從2023年的8.1萬名下降至目前的7萬多名,戒斷三年未複吸人員從2023年的23萬名上升至目前的24.29萬名。
“三年未複吸”幾個字觸目驚心。
不是徹底戒斷,隻是未複吸,并且是三年,短短三年。
“戒毒成功的人多嗎?”沈弋用盡力氣問出。
“很少,非常少。”主編實話實說。
戒毒成功的人幾乎為零,所有吸毒的人會一輩子複吸,毒瘾深入骨髓,在一些細小、輕微的動靜下提醒你,一聲輕微的打火機的聲音、用來做面食的澱粉、燒焦物品散出的細小白煙、販毒人員的一句“來點嗎”……這些都會讓吸毒人員想起吸毒的極樂快感。
沈弋聽到這無端地想起一部經典香港影片,叫《門徒》,吳彥祖飾演緝毒警察,在最後的鏡頭,他出于不理解為什麼這麼多人堕入吸毒的歧途,他便想要試試看,幸虧小女孩的出現打斷了他,但也許,也許在以後,想試試的邪念會一直伴随着他,他沒有吸毒,但卻變相有了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