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珏跟随着馬尾巴村民走下山的路。雖然前面有強壯的山民長杆砍刀開路,但是還是路上仍然有野草蔓藤糾纏小徑,崔珏被草蔓絆得跌跌撞撞。
夜黑天高火把的光亮照亮不了太多道路,崔珏從沒有走過叢林密布的羊腸小道,數次險些被藤草絆倒跌下山崖,吓得裴度趕到她身邊保護她。
裴度第三次險而又險地救下吊到險崖下的崔珏,裴度最後忍無可忍。
裴度對崔珏說:“珏妹妹,你這樣走路太危險了,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我背着你走下山如何?現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間,我背你走過這段時間也好啊!”
崔珏自十歲之後就從不曾呼爹喚兄要背、要抱抱過了,她驟然聽了裴度的話,她掉頭看向一側不想理會裴度。
裴度趕忙伸手攙扶住她肩背說:“我女兒和你同歲,我今年三十八歲了。你把我當做你父親好了。”
崔珏想想還是沒有再拒絕裴度的攙扶,她又從山民手中買來一支火把拿在手中山路亮堂許多,崔珏再沒有摔倒過。
崔珏艱難爬上了三座山,又爬下過三座山。太陽從雲海中跳出來,陽光照亮山野。
村民滅掉火把珍惜地放回筐中,裴度很詫異村民甯願負重也不丢棄火把。他向村民們一番打聽,才知道火把是村民用珍貴豆油浸泡布絮捆綁好塞進竹筒裡做成的,一支竹筒火把耗費不少物資很珍貴。
村民們路過東山時遇上了村民口中的流匪,衆人被一夥兇悍痞子們攔截下來。來人用弓箭逼着裡長頭胪,威脅村民幫助他們購買鹽。
雙方一言不合就劍拔弩張對峙起來,崔珏看向發生矛盾的人群,她十分震驚看見為首的人竟是郭卻莊的郭大志和郭虎子。
四年時間三個人皆由稚嫩少年成長成健壯青年和窈窕美人,她們四個人同生共死生活過兩個多月,大家還是熟悉雙方的。
崔珏眼見雙方因為代買鹽要打起來,她連忙上前協商說:“大家生活在同一片山林,算是鄉裡鄉親好好的說話别動弓箭打打殺殺的”。
郭大志見到崔珏在敵方陣營中,以為崔珏被馬尾巴村民脅迫,他拉弓弦的手都顫抖起來。
郭大志震怒,他朝馬尾巴村民吼道:“你們竟然敢擄來山外女子,你們把她放過來,不然我射箭了!”
“你放下弓箭,退回山林去!你們不就是要鹽嘛!我幫你們弄,你們要多少鹽?誰和我去嘉北鎮買鹽?”崔珏說得堅定,哪怕鹽再珍貴,她會幫郭卻莊人買到。
郭大志看着她便沒有受制于人,他們并沒有放下弓箭而是後退着退入林子才敢走。崔珏很詫異郭卻莊人待馬尾巴村人的态度,她不由心生警惕。
郭卻莊到此地已經四年還對這些山民戒備這樣深,恐怕要戒備這些看起來樸實的山民才成。
馬尾巴村民派人跟蹤郭卻莊人,看見郭大志他們是真退走了,方才放松心态繼續趕路。
崔珏同裴度暗示對馬尾巴山民保持警惕心,又想着郭族人的處境恐怕是不容樂觀。崔珏也不知這四年來,他們是怎樣度過朝廷官府對流民的打壓。
大家走過一山又一山,崔珏強悍的身體也吃不消時,終于走出了密砸砸的山地,地平線上出現了平整些的田野。
夕陽西下霞光映照寬廣的田野,田原上倒是田壟相交溝渠相通。田壟上往來的百姓正在忙着挑擔秧苗,水田中忙碌着插秧苗人們。
百姓們擡頭看見大山上下來的山民,他們皆用驚怕的表情看着馬尾巴村民們。百姓看到山林中還走出來個白淨俊美的書生公子,和一個美貌女人時更震驚了。
崔珏和裴度假裝看不到山民同百姓的不和諧,天将黑時一行人走到被巨石圍壘成的嘉北鎮。
嘉北鎮竟然是個防衛嚴謹的軍鎮,城門口兵卒手持利刃兇殘嗜血地緊緊盯着趕到軍鎮的一群山民,惟恐他們會沖擊城門。
崔珏付了馬尾巴村民們十兩銀子的引路報酬,裡長吞吞吐吐詢問:“崔小姐,你能不能把銀子換成十兩銀子的鹽給我們?”
崔珏想想說:“想來嘉北鎮的鹽,管制很嚴很難買。我不能答應,我辦不到的事!”
崔珏拉着裴度走向軍鎮守軍,山民們一面露出陰狠的表情,一面冷笑。
馬尾巴村民們等着兩個呆瓜被守卒趕出轅門,到時候一定能把他倆換成兩百斤鹽。
崔珏向軍鎮将官出示的是橫塘戶籍的竹牒和醫師商貿路引,裴度拿出的是貴族的銀銅質地的銀牒和一枚玉佩。
守将立即把兩人迎接進軍鎮,震驚了包藏禍心的馬尾巴村人。
裴度笑着同崔珏招呼:“珏妹妹,我要去府衙拜訪舊日同窗。如果你有急事,可去軍鎮行轅尋我,明天我會回來陪你去玉門關。"
裴度說完就同軍鎮校将官走了。崔珏走進軍鎮,她先走進客棧租間上等客房。崔珏先向小厮要水洗浴清潔一番,再出客棧,崔珏在鎮上閑逛起來。
崔珏到茶館酒樓打探一番終于弄明自,這個嘉北鎮離最近的淮安府兩百裡山路,其中雖修有路卻是在山區,人背馬馱交通不便,鹽便成稀缺軍用物資。一人一月隻有半兩鹽的配給,還要本地戶藉良民憑戶籍購買。
崔珏有點頭秃了有錢也買不到鹽,這可為難了崔珏,她答應給郭卻莊人買鹽。
軍鎮居民皆是将兵們家眷和親屬組成,他們排外猶為厲害,用錢賄賂也買不到鹽。
山民們隻有擁有主戶籍的戶主才能允許進到城中,一村一次隻有兩個人有機會進鎮,進鎮隻有兩個時辰交易貨品。城外農人可以随意進軍鎮,卻不能在小鎮中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