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燧絲毫沒有察覺吐蕃求和是一個詭計。他親自護送吐蕃使臣進京面見唐國皇帝。
這個陰謀詭計實施得十分順利。吐蕃的求和結盟這個國策讨論在大唐國朝朝議上李晟激烈反對。
李晟反對唐國和吐蕃議和結盟,他聲稱吐蕃每年寇唐邊境至少五次,現在吐蕃突然結盟根本不值得朝廷信任。
以皇帝為主的議和派全出自于私心。唐國皇帝以和吐蕃結盟為借口,終于能夠削減李晟的兵權;唐國宰相張延賞隻為谄構李晟報私仇;馬燧對李晟有嫌隙凡李晟反對的朝議他都贊議。
馬燧附和宰相張延賞主張議和吐蕃結盟,唐國皇帝以和吐蕃結盟為借口終于削去了李晟的兵權。唐皇帝收拾了李晟終于咽下了橫哽在喉魚刺,德宗心中十分開心了。
德宗命令左金吾大将軍渾瑊成為會盟使,臨行時皇帝還千叮萬囑讓渾瑊要待吐蕃以誠,不要猜忌吐蕃是否居心不良,必須要讓吐蕃大可汗王滿意達成平涼結盟成功。
唐國皇帝急躁着奪取諸多反對結盟的功臣兵權的心思,暴露得天下人皆知。天子近臣的武臣們心中盡知皇帝不能容人的狹隘心思。
大唐的皇帝對功臣良将的猜忌和寡恩克薄,在大功臣李晟身上展現得淋漓盡緻。導緻國朝武臣們都憤怒異常。
李晟被皇帝逼得日夜憂心自己和家眷的性命,他苦思之後隻好進慈恩寺帶發修行遠避災禍。
李抱貞和諸多在朝中為官的武臣們,聽到李晟的下場驚吓又憤怒。他們再無法容忍德宗皇帝對武臣的猜忌之心,紛紛憤怒上書解職。武臣們有的和李晟一樣進入佛門避難,有的幹脆歸隐鄉野。
皇朝内閣中一天之內,武臣們不經皇帝宰相們同意全體解甲歸隐。他們不肯再為朝廷出力。
大唐皇權中樞竟然出現了皇帝上朝,滿朝隻有寥寥無幾的,領父祖輩空饷的功勳武臣的千古奇景。
德宗皇帝卻心中十分的開心,他覺得自己終于收回了大治天下的權柄。
渾瑊到平涼和吐蕃結盟,他本人沒有絲毫猜忌吐蕃使臣居心叵測,使團和護衛大軍便沒有做任何防備。
和蕃大軍在距離平涼城二十裡地,路遇一輛翻倒大路上的拉着一車瓷器的貨車。車主憤怒用馬鞭打拉車牛馬罵道。
“畜牲,啊!畜牲,讓你防備!防備前路有陷坑!你絲毫不防備!一車好瓷器因你不細心全毀……”
吐蕃使臣很憤怒把老翁和老牛趕走,吐蕃人命令兵士們打掃驿路上碎瓷片。
渾瑊看到老翁一邊被吐蕃兵拉扯,他還不停反複罵牛。渾瑊想起老翁罵牛的話,他不禁心中凜冽。
渾瑊渾身發毛豎張危機感油生,吐蕃人不知大唐的驿道隻供朝廷官用,民不得用的規矩,但唐人誰能不懂。
老翁的覆車碎瓷和指桑罵槐是有人示警,渾瑊趕忙讓親衛悄悄跟随老翁而去,要打探明白到底有何陰謀。渾瑊又派出斥侯巡查沿途路況。
吐蕃對渾堿的屢發軍中斥侯,巡查十裡的行軍動态十分不滿,卻又趕緊連哄帶威脅‘不誠心結盟就不結’的話威脅。渾瑊再次感到來自吐蕃使臣嘲笑戲弄和暗含的殺機。
渾瑊的異常命令讓吐蕃人心生警惕,他們便有意将渾瑊和他的親兵隔開,又用美酒佳肴奉承朝廷兵将和朝中使臣。
吐蕃使臣一路熱情奢侈的款待,更讓渾瑊感到危機。吐蕃使臣的賄賂讓唐國使團習慣了這種奉承。渾瑊的懷疑和不确定讓生機一閃而失。
渾瑊沒能等回派出去的斥候和心腹,吐蕃使團已經下命令挾裹大唐使團急馳奔行了二十裡地。
大唐使團大軍來到平涼城下,渾瑊才驚覺已經陷進了吐蕃兵将的包圍圈。
渾瑊已經管不了使團生死了,他站在馬車車轅上口中發出尖嘯聲。
渾瑊抽出腰上從不離身的戰刀,揮刀斬下圍在自己身邊簇擁的‘使臣’的頭胪,跳上聽到呼哨聲奔馳而來的坐騎,策馬瘋狂向唐國邊境逃跑。
渾瑊的臨危反應十分迅速,他的親兵部族也反應迅捷,他們個個奮勇争先殺出伏擊他們的包圍圈,揚長飛速逃走。
吐蕃埋伏四方的奇兵幾乎和渾瑊親兵部族同時發動,渾瑊卻能沖殺出埋伏圈殺出一條血路,足見其悍勇和機智。渾瑊他掌握好了一閃而失的戰機,從而逃得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