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閑玉便将遊醫的時間往後推了推,這次确認再無旁的事之後,背着背筐出發了。
沈閑玉先去了桃花村邊上的第一個村子,除了她們桃花村,再往外走便是平原地帶,人多聚集得也多,大多種地,她打聽一番,去年這裡幹旱,沒下雨,收成也不好。
七八日下來,沈閑玉給村民們施針,一個藥都沒賣出去。不過村民也有愧于沈閑玉,見沈閑玉欲走,将自己家的一些幹糧給了她。
沈閑玉不想要,那些村民便不讓她走,無法,她隻能說可以換藥。
村民一聽,甚為歡喜,紛紛拿出自己家裡的白菜、蘿蔔、鹹菜、雞蛋、布料以及一些千奇百怪的玩意來交換。交換的目的不是看沈閑玉要什麼,而是看村民有什麼。
沈閑玉沒賺到錢,但是藥空了,背筐滿載而歸。
回到桃花村,沈閑玉将吃的放竈房,一些泛了黃的書籍放陸祈房間裡。
她去一個村子備的藥是有份量的,沈閑玉想到還有許多的村民需要她的幫助,換上新的藥便又出發了。
去的第二個村子要再遠一些,沈閑玉如今穿的衣裳戴的鬥笠全是第一個村子裡的人送的,第一個村子雖然不太富裕,但每個人手都很巧,做了許多沈閑玉覺得自己不能做的用具。
相比于第一個村子的内斂,第二個村子的人都很熱情,聽說沈閑玉來賣藥,村民先是自告奮勇試探沈閑玉的醫術,見沈閑玉将他多年的寒濕腿針好,當下也不再猶豫,各種藥都買了不少。
沈閑玉等了沒一會兒,村裡人在家的都跑來讓沈閑玉治療。
沈閑玉施針不要錢,隻要藥錢,大家見沈閑玉一個小姑娘有這樣好的醫術,紛紛問她師父是誰。
沈閑玉笑道:“我師父走好多年了。”
村民們便道沈閑玉是小神醫,打聽沈閑玉家住哪裡。
沈閑玉便笑道:“日後我還會來的,而且經常會來,但是我不經常在家,所以知道家住哪也沒多大用。”
村民們隻好作罷。
晚上治療完,村民争先搶着沈閑玉要回自己家吃飯,沈閑玉便采用抓阄的方法,去了村口第三戶人家。
很快便到了陸祈放旬休的時間,沈閑玉看着時間,但是沒法回去,這裡還有人需要她。
當沈閑玉再次回到家中,已經是三月春,春暖花開之際。
沈閑玉去了竈房,見豆芽都長成豆秧了,還好她知道自己短時間回不來,将吃的送給了王五娘她們。
她現在身上的衣裳是第二個村子的一位周大嬸做的,透氣又合身,她很喜歡,便要了些料子,打算給陸祈也做兩身春衣穿。
***
陸祈上次回家沒見着沈閑玉,郁悶了好幾天,但他看見了沈閑玉給他留的信,信上說,等她回來了,會來學堂直接找他。
陸祈便在學堂裡等沈閑玉來找他,隻是兩三日過去了,也沒能等到沈閑玉。
一次午飯時間,學堂人漸漸出去吃飯,趙易正欲起身,見陸祈一直盯着書籍,想到自家爺爺說的話,不由心道:“這麼優秀的人怎麼還在拼命學,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他盯着自己面前的書,胃裡泛酸直翻滾,自從陸祈進了基礎學堂,還與他同一間寝舍,他每天一睜眼,便見到對方在默默學習,使得他比之前愈發努力。
畢竟沒學幾日便能超過他的人實在是不多,激起了他的鬥志與拼勁,可一連拼了一個月,拼勁漸漸消散了,隻剩之後的疲憊。
趙易沉思片刻,起身走到陸祈面前,手掌拍在他的桌面上,叫道:“走,我請你吃午飯。”
陸祈在沉思中給趙易拉回神,他瞥了趙易的手一眼,道:“放開。”
趙易知道陸祈的意思,松開手,又道:“吃炸醬面,你不是想學嗎?正好可以偷師。”
雖然他不知陸祈為何對做飯這樣感興趣,但他與陸祈吃這些天的飯,發現了陸祈的小癖好,喜歡做飯,真是的,若是真喜歡做飯,不如幹脆當廚子算了,還來學堂刺激他,他已經很多天都未曾放松了。
陸祈聽到雜醬面,将書籍整理好,緩緩起身,道:“走吧。”
趙易松了口氣,終于走了,不然他吃飯想到陸祈在偷偷學習,飯都不好吃了。
二人結伴出了學堂,趙易正打算問陸祈去東街吃還是西街吃,一眨眼的工夫,邊上的人沒了。
他目下四望,瞧見不遠處有一道淺綠色的影子,定睛一瞧,發現是許久未見的沈閑玉,沈閑玉的邊上,是嘴角上揚的陸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