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隻小豬崽被生了出來,第一隻生出來的已經在閉着眼睛找奶喝了,哼哼唧唧,很是可愛。
從中午到晚上,豬圈裡挑起了三盞油燈,大花中間還吃了頓晚飯,一直到亥時初,才生産結束,一共生了十九隻豬崽子,顧筠贊歎道:“真是隻英雄豬母親。”
喜哥兒也有些驚喜,一般母豬一胎大概也就生個十五六隻,大花真是厲害。
把小豬清理幹淨,等他們學會了找奶喝,一家四口才收拾收拾回家睡覺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喜哥兒這兩天給大花的豬食裡添了好些麥麸,還給它加了兩個饅頭,感覺自己有股子使不完的力氣,小豬崽也顫悠悠的學會了走路,得虧大花奶水充足,十九隻豬崽都被養了起來。
“家裡的豬圈不夠了。”周宵道,現如今也有五個豬圈,一個豬圈養三四隻,十九隻豬崽長大,定然是不夠用的。
周宵和周銘又吭哧吭哧的蓋起了豬圈,如今農閑,不用打獵,兩人就能蓋起來,就又蓋了七間豬圈出來。
等蓋完豬圈,就到了收麥子的時候,好在隻有一畝地,父子二人很快就收了回來。
“如今豬崽也多了,豬草還是要提前割好存放起來,還是要招些短工來幫忙割草,要不然不夠豬冬天吃的。”喜哥兒窩在周宵懷中道。
“家裡有三個幫忙摘果子的短工,這段時間觀察下來,都是能幹活的人,就請他們幫忙吧。”周宵撫摸了下喜哥兒的腰背,語氣充滿了慵懶感。
“明日剛好來收果子,我和他們講下。”
果園裡的三個短工,一個周老大,不用去别村和鎮上幹苦力活,也好照看小爹,割一車豬草五文錢,自然是欣然接受。
一個年輕的漢子名周贊,是幾年前流落到谷家村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能掙錢的地方就有他,自然不會拒絕。
還有一個蓮哥兒,被夫家休棄,娘家嫌他名聲不好,給了處破落的院子,讓他自立門戶去了,平日裡他隻能繡些手絹,荷包拿去鎮上賣些銀錢,勉強度日,好容易能有個掙錢的機會,自然是牢牢把握住。
和三人說定,喜哥兒心裡放下了塊大石頭,去豬圈欣賞了幾眼正在吃奶的豬崽子,逗了逗豆豆醬醬,讓它倆好好的看家,又去家禽的圈裡把剛下的蛋收了起來,帶着滿滿一籃子蛋回家去了。
夏日炎炎,喜哥兒躺在棗樹下的搖椅上,咬了口冰鎮了的桃子,這天氣真是動一動就出一身的汗,已經連續半個月沒有下雨了,空氣中彌漫着幹土的味道,家裡的菜一天不澆水,就能蔫了。
旁邊一樣在躺着的顧筠懶洋洋道:“稻田裡的魚如今也長成了,可以捉着吃些了,再送些去鎮上給丁香樓和那烤魚店,别再像去年那樣措手不及了。”
現在的魚雖不如秋天肥美,但也長成個兒了,說幹就幹,一家四口,人手一個小漁網下田捉魚,路過的村民瞅見,驚訝道:“這魚還沒到最肥的時候呢,你們怎麼就捉上來了。”
顧筠擦了擦汗,笑到:“饞這口了,捉些嘗嘗。”
那人搖了搖頭就走了,覺得這家人可是真饞。
也有些村民和顧筠一樣的想法,把長成的大魚捉了些拿去鎮上賣了,換些銅闆來花。
去鎮上賣了三回魚,稻田裡的大魚基本也沒了,晚上,顧筠做了頓鲶魚炖豆腐,好好地犒勞了下辛勞了大半個夏天的家裡人。
喜哥兒吃完晚飯回屋兒,把這半年掙的銀錢放到桌上,嘩啦啦的銅闆聲兒聽的喜哥兒心裡樂滋滋。
一百枚銅闆串成一串,周宵把碎銀歸置到一邊,零散的銅闆串了七串,還剩下了七十七枚銅闆沒串,散碎銀子也有了二十七兩,“下次去鎮上換兩個十兩的銀子和之前的整銀一起存起來,這段日子賣果子分了七兩多,知了分了五百文,魚竟分了九百多文呢。”
喜哥兒美滋滋給了周宵三兩零用,把剩下的銀子裝到荷包裡,放到了匣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