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多?”添柴火的周銘聞言驚訝道。
喜哥兒點了點頭,“是的啊,爹,不過因着春筍剛冒頭,新鮮物件兒,這段日子價兒高了些。”
“趁着還沒有忙起來,咱們也去挖些來,趁着好時候,去鎮上賣賣試試,反正家裡有牛,也不怕搬去鎮上太累。”顧筠開口道,蚊子腿再小也是肉,這銀錢不管多少,能掙便掙。
剛出的春筍又嫩又脆,加上顧筠的廚藝加持,味道鮮美極了。
周家一家四口吃過午飯,隻留了顧筠在家看娃,周宵他們拎着鋤頭便去了山上,既然要挖春筍,那便緊着好時候趕緊挖了,賣不掉的,還能曬筍幹,和鮮筍比起來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顧筠看着他們出門的背影,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怎麼覺得團團圓圓是我生的一般。”
也不怪顧筠這般說,自打出了月子,喜哥兒像是脫缰的野馬一般,少有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的,如今比起喜哥兒,顧筠照顧的更多,不過喜的是,團團和圓圓也和小爺爺更親近了。
周宵他們三人忙活了五六日,掙了一兩二錢的銀子,喜哥兒笑道:“能買上一段時日的肉了。”
出了年節,家裡的肉也所剩無幾了,喜哥兒說實話不是很饞,但農家人的本質,看着銀錢就想割兩斤肉慶祝一番。
周宵笑道:“去肉鋪瞧瞧去,便是不賣豬肉,看看有沒有其他的肉賣。”
巧的是,他們倆還沒有走到肉鋪那兒,便看到一個十來歲的小漢子拎着一竹簍的魚沿街叫賣。
周宵看了一眼,有條大的看着還挺肥美,“小孩兒,這條魚怎麼賣?”
那小漢子身闆瘦弱,穿着這個時節看來還是有些單薄,補滿了補丁的舊衣服,臉上看着沒有幾兩肉,顯得兩雙眼睛很大,聞言低聲道:“這條魚是我哥哥下很冷的河裡捉來的,要一百文。”
周宵雖然有些可憐他,但也不是冤大頭,聞言笑道:“有些太貴了,這樣吧,我都要了,一百文可以嗎?”
竹簍裡還剩了兩條小些的魚,這些加起來能賣六十多文都算是已經賣得上價兒了。
但自打有了團團和圓圓,周宵心似是軟了一部分,看着眼前的小孩兒,多給他四十來文,也不是不行。
那小漢子想了想,把竹簍遞給了周宵,“行。”來前,他哥哥說了,能賣八十文就行,加上之前他賣的幾條,已有一百六十多文了,也算是值了。
周宵接過喜哥兒數好的銅闆,沖那小漢子道:“河裡如今還太冰,你們家旁邊若是有竹林,可以挖些筍來賣。”
河對于小孩子來說,還是有些危險,臨走前,還是叮囑了一句。
小漢子接過銀錢,四處望了一眼,給周宵和喜哥兒留下一句“謝謝。”便匆匆跑走了。
等周宵和喜哥兒駕着牛車回到家,把魚拿給顧筠,喜哥兒幫着刮好魚鱗,開膛破肚的的時候,發現了不少的黃黃的魚籽。
顧筠歎道:“可惜了,不過,蛋炒魚籽味道也還不錯,喜哥兒那個碗來。”
“小爹,這東西真能吃?”喜哥兒有些不敢吃,之前有這東西,他娘家小爹都是直接扔了喂雞鴨的。
“做好了你嘗嘗便是。”顧筠笑道。
等蛋炒魚籽搬上飯桌,喜哥兒嘗了一口便喜歡上了,“小爹,好吃!”
周宵和周銘之前便吃過,不過少有魚的魚籽能這般多的,不到一碗的魚籽很快便吃的幹幹淨淨,喜哥兒還揪了塊兒馍,把碗給擦了一遍。
顧筠笑道:“這魚大,刺兒也少,紅燒來吃,味道也不錯。”
一家人吃過午飯,休息了一會兒,便準備下地去了。
村裡便開始仿若冰雪解凍了般,動了起來,開始翻地,忙了起來。
春風怡人,暖陽相伴,整個農忙的時候,這就這段時間幹起活兒來,沒那麼熱人。
團團和圓圓這段日子農忙,便交給了顧筠看着,喜哥兒跟着周宵和周銘下地去了,本也是不用他下地的,無奈喜哥兒做活兒做慣了,閑不下來。
地裡分了兩派,有牛的人家揚起牛鞭,人不用怎樣出力,事兒半功倍,沒有牛的人家,隻能靠着自己的一把子力氣,怨不得說牛是農家人最想要的牲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