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筠笑了笑道:“成,不過這山裡的花兒也不少,有些蘭花生長在山裡,名貴着呢,你們收拾山林,留意着些。”
喜哥兒點了點頭,如今剛開春,山間還有些寒冷,怕凍着倆娃,顧筠和周銘沒多待,抱着團團和圓圓先回家去了。
周家要招工,先是在自家親戚裡選了五個嬸子叔麼,又在村裡招了五個嬸子叔麼,為着谷大力避嫌,又多招了兩個漢子,做些體力活兒計。
僧多肉少,沒被選上的人家自是遺憾的緊,有心眼兒的人家,開始和周家攀交情,村道遇着了,随手送些自家做的鹹菜小食,禮輕情誼在,就盼着下回周家招人,能輪到自己家。
喜哥兒沒再管山頭的事兒,和顧筠逛了兩日花市,沒選出多少可心的花兒,在鎮上遇到白翎,正巧他們要去南府城,顧筠便和他們說好,一道兒過去,南邊的花蕊多,順道兒瞧瞧念哥兒。
顧筠回家一說,周宵和周銘父子倆都有些不舍自家夫郎,不過看喜哥兒一副興沖沖的模樣,也沒掃興,跟着白叔他們一道兒,兩人也放心。
顧筠調笑道:“喜哥兒如今也是老闆了,以後出差估計再尋常不過了,宵兒你得習慣。”
周宵大緻懂了顧筠的意思,無奈道:“小爹,你跟着,我放心,阿喜多學些東西,自是好的。”
如此說定,笠日一早兒,喜哥兒便帶着禮品,和顧筠去了南府城。
家裡剩下倆漢子和倆娃,好在周銘和周宵都是會做些簡單的飯食的,餓不到自己,團團和圓圓又大了一歲,跟着周宵他們去山林,一玩兒便是一天。
讓周宵頗覺可樂的是,自家有了山頭後,村裡一群小蘿蔔頭便跟在團團和圓圓身後,奉倆娃為山大王,跟着他們來山裡撒歡兒。
如今團團和圓圓已然成了他們這個年歲的孩子頭,周宵也舍得,南府城那兒寄來的荔枝糖,随團團和圓圓分給小玩伴,不帶一點兒小氣的。
因着,倆娃有小玩伴陪着玩,白日耗了精力,晚上沾枕頭便睡着了,喜哥兒幾日不在家,倆娃倒也沒怎麼鬧騰。
說起喜哥兒這邊,随車隊到了南府城那日,可是巧的緊,念哥兒發動,生了個大胖小子,把李家老兩口樂的不成,見親家家來人,山珍海味的款待了幾日。
尋花種這事兒,李家老兩口也一手包了下來,喜哥兒和顧筠這兩日便是吃喝玩樂,顧筠感歎,“再沒比這般享受的出差了。”
念哥兒剛生完孩子,見不得風,這小漢子可以說是李爾朝的老來子,那可真是疼在心尖兒上,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丢了。
李爾朝一心撲在夫郎孩子身上,顧筠和喜哥兒呆了幾日,如今李府上上下下緊着小公子的事兒忙活,見念哥兒被養的面色紅潤,也放下了心,回去還有事兒忙,給小金湯勺買了滿月的禮,等花種找齊,也沒多呆,随白家的車隊回去了。
一路上,喜哥兒看着顧筠直笑,“小爹,你怎的真買了個金湯勺送小外甥,大伯哥婆母看到的時候,感覺都有些驚到了。”
顧筠笑了笑道:“金湯勺還不好,以後豐衣足食,衣食無憂。”
喜哥兒笑了笑,“是挺好,不過一般人家長輩都是送金鎖銀鎖保平安。”
顧筠笑道:“你送金鎖,我送金湯勺,保平安又保衣食。”
喜哥兒想想也是,後面李家老兩口聽到顧筠這般說,也是笑得牙不見眼,隻要是好寓意,長輩就沒不喜歡的。
一路北上,等喜哥兒和顧筠回到家的時候,看到剛從山林回來,髒兮兮的團團和圓圓,無奈道:“我們也就去了二十來天,你就是這般看孩子的?!”
周宵摸了摸鼻子,“晚上洗洗就幹淨了不是,這幾日跟着一群孩子在山裡跑,也壯實了不少。”
團團和圓圓眼神亮晶晶的,抱着喜哥兒小腿,奶聲奶氣道:“小爹,你回來啦!”
喜哥兒瞬間什麼氣都沒了,摸了摸倆娃的小腦袋:“今兒天好,趁着現在太陽大,把他倆給洗了先。”
周宵自是有無不可,看着喜哥兒眼神灼熱,自家夫郎一去二十來日,他自也是想的緊,都有些羨慕能抱着喜哥兒撒嬌的倆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