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緻:“??”
邱錦輕笑出聲:“逗你的,我一定會去。”
姜緻趕回家時天已經完全黑下來,姜婆已經打發車行的馬車回去了,講好了明日再搬。
她有些傻眼:“他們就這樣回去了?”
“自然不能,我給了他們兩百文錢,他們在這等了半晌,也算是工錢吧,”姜婆有些心疼道,“雖說白白損失了銀子,但為了邱公子,還是值得的。”
姜緻聽她似是話裡有話:“您……怎麼知道我會和他……”在一起?
姜婆睨了她一眼:“我自然是不能未蔔先知,但你明明可以白日裡就搬,偏要巴巴地等到他散值回來,去見這一面才走,出門時還特意梳洗了一番,我就知道有戲,依我對邱公子的了解,此事隻要你有心,就必定能成。”
姜緻羞赧之餘也有些吃驚,原來自己隻騙過了自己罷了。
姜婆眼神裡有些小得意:“娘是過來人,有什麼不懂的。”
翌日一大早,馬車便來了。
好在東西都已經搬得差不多,隻剩她們三個人和一些貼身物件,兩輛馬車便裝完了。
田有和馮二喜前天就來了别院收拾打掃,歸置東西,這兩天也是住在了這邊,因此别院裡已經是井井有條。
姜婆和柳巧是頭一次過來,都大喜道:“這裡也太好了吧,比那老宅子可強多了!”
那是,勳貴人家的别院,再怎麼無人居住,也會定期派人過來維護的。
姜婆邊看邊感慨:“你看這大門,多闊氣,又雅緻,這兩個石獅子也威風!”
“這門房也大,這影壁也貴氣,這……”
一進垂花門,姜婆傻了眼。
可能是因着并不打算在此長住,所以别院并不是嚴格按照四合院那般建的,進垂花門後隻有一面西廂房挨着正房,過穿堂後格局差不多,還是西廂房挨正房,隔着一道花牆的東面卻是别有洞天。
花牆隔起的是一個小花園,小橋流水,涼亭水榭俱全,橋的那邊,可見一座兩層高的觀景樓。
姜婆驚得說不出話,這不就是個小府邸嗎?
柳巧一見花園眼都亮了,跑過去這裡看看,那裡摸摸,欣喜道:“你們快來看啊,這水裡還有小魚呢!”
姜緻也挺喜歡這裡,雖說格局不同,但也相當于一個三進院,隻是占地面積要大得多,而且因為不是完全按照實用性來建的,可利用的房間倒更多了些,隻要再多買些家具就是了。
“這裡一個月十兩銀子會不會太少了?”難得姜婆也有過意不去的時侯。
“是。”
幾人又正經忙活了兩天,才把各個功能區歸位,可以接客戶入住了。
姜緻想起她前些日子接生的幾家,租了馬車去登門拜訪。
因為第一次搬家後姜婆斷了生意,因此現在姜緻所接生的都是大戶人家,基本都是昌平伯府宴上和太子秋收時結識的夫人們給介紹的,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探花家有個能接生還能醫病的未婚妻。
但她覺得有些平民甚至窮苦人家反而會更加需要這門服務,諷刺的是,最需要的人卻過不來,不光是金錢方面,她發現她們中很多連月子都坐不了幾天。
因為搬過來後偏遠了些,姜緻成了車馬行的長客,姜婆提議要不要置辦一輛馬車,姜緻覺得沒有必要,養一輛馬車很費事,雖說這裡有地方,但還得找馬夫,總起來說不合算,以後再看吧。
她對車的觀念一直是這樣,以前也是甯可出門打車,也不要自己買,油費停車費保養費太費錢了,主要她用車的機會并不多。
現在也是一樣,等她子母閣的名号打出去,附近就會有人來找她接生,以前在城裡的客戶如果想請她,自會驅車前來,她不太能用到自己的馬車。
聽說她将子母閣搬到了昌平伯府的别院,姜緻當天就接到了三位夫人,其中員外郎家的夏夫人差十日就要出月子了,姜緻原本隻是想上門看看她的恢複情況,夏夫人一聽别院的事,非要跟着過來。
員外不贊成:“你都快出月子了,去湊什麼熱鬧?”
夏夫人高聲道:“怎麼,我這輩子是住不上什麼别院了,就去坐幾天月子你還攔着我?”
員外一臉無奈:“去去去,去多住些日子,成了吧?”
夏夫人白他一眼:“這還差不多。”
子母閣又開始忙起來,姜緻這次尋了兩個幫工,李嬸和何嫂。
李嬸年紀雖然稍大些,但一看就是個麻利人,據說一個人侍弄過十幾畝地;何嫂嫁人前讀過兩年書,能識文斷字。
地方大了,環境也好了許多,許多事做起來就更加得心應手,姜緻在花園樹下綁了兩架秋千,畫了圖找木匠鋪子打了幾個簡單的健身器材擺在那邊,倒有了些小公園健身區的模樣。
姜婆已經開始計劃,等到了春暖花開,她要在花園裡辟出一塊地方來種菜。
這個姜緻也贊成,雖說現在的瓜果蔬菜都是綠色食品,但若是能不出門就摘了菜烹饪,豈不是更新鮮?還可以多種些适宜生食的瓜果,邊摘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