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明]權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8章 聞驚變冕渙進京 赴文會象觀揚名

第8章 聞驚變冕渙進京 赴文會象觀揚名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其實于渙心中更是看不上這一幫人。他深受于謙的影響,認為空談誤國,實幹為要。不過他少年老成,心思頗深,面上不動聲色。

友人要拉着于冕過去,撺掇他作詩或作文一篇。旁邊人聽了跟着起哄,弄得于冕有些發窘——他并不是那種有急才的人,當下要他作詩文實在有些難為他。可是又怕旁人以為他恃才自傲或者于氏家教不行,急得于冕出了一頭汗。

這時一個清越的聲音說:“諸位不必為難我兄長,我來便是。”

衆人一看,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郎,長身玉立,眉目俊秀,神态從容。

有人問:“你是何人?有什麼功名在身?”

少年拱一拱手,道:“在下錢塘于渙,字象觀。江南無名小輩,一童生罷了。”

這次于渙來京城,于謙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是于謙手書“象觀”二字。

原來于謙考慮到他以後交遊多起來,無字就不方便了,已經為他起好了,正好現在交給他。

于謙說:“《易》有言‘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願你也能觀天下之象,察宇宙之理。”可謂深刻反映了于謙的期待。

“童生也來湊熱鬧!”

“江南多才子,可未必是你!”有人譏笑。

于渙知道此處多是今年會試落第的舉子,或是一些京城的官宦子弟,自然容易看不上别人。

無礙,于渙也看不上他們。

“于某雖年少,卻未必才拙”于渙笑道,“諸位兄台雖年長,卻未必才高。這等道理,韓昌黎早就說過,莫非列位還未讀過?”

“空口無憑,一篇文章見分曉。”有人說,一邊拿了紙筆來。

一邊人磨墨,一邊人鋪好紙。于冕也不由得緊張起來,卻見于渙對上他的眼神後笑了笑示意無礙。

“于大才子可還需要思慮片刻?”

于渙二話不說,提筆便寫。衆人都湊過去看,一看這筆字就知道他絕非不學無術之徒——

“架構精巧,筆觸流暢,意韻潇灑,有趙氏之風。然又有一種堅韌之感,初具其個人風範。”

于謙的字便頗受趙孟頫影響,于渙亦然。他沒有理會,凝神接着寫道“班超投筆,遂從戎之志;臨海發檄,逞翰墨之威”,有人面色發紅,知道他是暗諷在場之人一不上陣殺賊,二不急着發文聲援将士,反倒先争鋒文魁。

一文寫罷,洋洋灑灑,如江河直下,而于渙不加停頓。這般文才,終于折服在場之人。

那遞紙筆的人拜道:“在下四川餘子俊,字士英。适才在下無狀,望于兄見諒。”

于渙擱下筆,粲然一笑,拱手道:“無妨,還望諸位兄台海涵小弟年少輕狂,班門弄斧。我抛出這塊磚,是要引諸位的玉嘛。”他念玉的時候略微模糊了發音,避新皇的諱。

衆人互相看看,七嘴八舌地說:“于兄揮筆立就,文不加點,我等願為于兄揚名。”

“那便謝過諸位兄台了。家中還有老父要奉養,我們兄弟先行告退。”于渙說,轉身拉上于冕要走。

“诶,于兄!”

于渙回頭,見餘子俊撥開人群跑過來。

“于兄,你的文章作得真好。”餘子俊說,眼睛發亮,“不知可有機會登門拜訪?于兄現住何處?”

于渙說:“承蒙誇獎,小弟慚愧。我家在城東,餘兄若要交流文章,我歡迎之至。你我以年齒相論,當我呼你為兄才是。”

餘子俊喜道:“好,象觀賢弟,我一定前往!”

于冕和于渙同他告辭。

餘子俊反複念叨着“城東于家”,思忖究竟是哪一家。這兩兄弟衣着樸素,然氣度不凡,哥哥溫和内斂,弟弟風流倜傥,定然不是尋常人家。

忽然瞧見于冕那友人過來,餘子俊連忙拉住他問:“可否告知在下,剛才那兩兄弟是哪家公子?”

旁邊人聽到他問,也悄悄豎起耳朵聽着。

那人一愣,笑道:“就是于大司馬家的公子啊!”

“那個‘于清風’,直陳‘言南遷者,可斬也’的于公?”

“在京師還能找出第二個大司馬不成!”

餘子俊一驚。其他人也直冒汗,心想今日所言不會傳到大司馬耳中吧。

“不必擔心,景瞻他們不是那等心胸狹窄之輩。”于冕的友人寬慰道。

隻能祈禱但願如此了。

注:“臨海發檄”指駱賓王的《讨武曌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