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成化元年毫不拖沓地過去了,成化二年在許多人的期待下到來。
“大伯,為什麼聖人這麼說,就是對的呢?”于後一臉認真地問。
于冕無奈地看着于後,再一次耐下心說:“聖人禀賦超人,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明白常人所不能明白的。他領悟了天地間的至理,就将其教給世人,希望人們都能被教化,成為更好的人。”
“可他怎麼證明呢?他隻說要怎麼怎麼樣,卻從不說他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所以有經學大家為之作注啊。”于冕試圖說服侄子。
“可那都是别人說的,他們說的也不一樣。除了聖人自己,誰能判斷他們誰猜得對聖人的想法呢?”于後固執地追問道。
“你覺得誰對,誰就對。”
于冕轉過頭,見是于渙來了,苦笑道:“渙弟,你這麼跟他說,還叫他怎麼考科舉。”
“若是他不想考就不考。大不了做個農家翁,琢磨他的算學去”于渙笑道,“兄長,你随我出來一下。”
于冕跟在于渙身後,看着他挺括的背影,忽然想到了父親。父親和弟弟總是隻留給他背影,而他怎麼拼命地追趕,也趕不上他們的腳步。他們都是那樣一往無前,不會為任何事停止前進的人。
“兄長?”
于冕才發現自己沉浸在了思緒裡。他歉意地對于渙笑了笑。
“我有一事要拜托兄長。”于渙鄭重地說。
于冕也嚴肅起來:“但說無妨。”
“我到刑部任職後,案件繁多;加上内閣議事,李閣老身體不大爽利……林林總總,事務繁忙。是以我想拜托兄長來将父親的詩文奏疏整理出書,再寫一篇行狀,讓天下皆知他的為人、為官之道。”
“我的文字,哪裡能同你相比……”
“兄長千萬不要妄自菲薄,父親一向認為你是個好兒子,我也認為你是好兄長。常人道‘家和萬事興’,你就像果子的外皮,将我們包在一起。咱們家少了誰都不行。就比如說,要是沒有你,我還得再為阿樸請個夫子。”
于冕笑道:“咱們一家人,我教導侄子不是應當的麼?何況,咱們家就指着阿樸傳續香火……”這也是于冕的心病,他現在膝下有了六個女兒,還沒有一個兒子。是以于冕對于後這個侄子極為看重。
于渙無法強迫于冕改變觀念,隻略提了一句:“女兒也是自家骨血,傳後之人嘛。”便轉言道:“我這委托,兄長接是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