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群散開重新列隊準備跑操,升旗儀式就這樣很快結束,易茗脫下手套交還給老師,回到培一班的隊伍裡。
她站到白郁非身邊,還沒從剛剛的場景中緩過來。
唯一能清楚認識到的是,一切都該結束了。
跑操鈴聲照常響起,同學們幾乎前胸貼着後背地小步跑着。塑膠跑道上,高一跑外圈,高二跑内圈,高三則隻需要在跑道内的足球場上跑。
為數不多的時候,易茗看向足球場能看到許井藤所在的班級。
隔着人群,隔着時間。
也隔着未來。
跑操結束後的後采環節,在禮堂後台的小房間裡。許井藤坐在中間,易茗和高二部的年級第一坐在兩邊,對面坐了一小排記者,還有正在調試相機的林厘然。
等待前的時間裡,老師偶爾過來給他們整理衣服。
小房間的光線一般,記者的補光燈夾在他們身後,坐久了還沒開始,易茗覺得身後被燈照得發熱。
終于開始,在林厘然簡單的開場白以後,先是自我介紹,又是一些常規問題,最後有單人的提問環節。
一名戴着黑框眼鏡的男記者先點易茗回答問題。
“易茗同學,看資料說,你是上學期從外地轉來榮明一中的,是什麼讓你做出這個選擇呢?”
“想換個環境。”
“那你在這半年的學習生活裡,覺得學校環境如何呢?”
“挺好的。”
易茗的回答大多沒什麼可取材的地方,而且很簡短,眼鏡記者有些尴尬。
“但我聽咱學校領導說,你還有一個月左右,就又要轉學了?”
沒想到記者知道這個,易茗張了張嘴,一時愣住。
許井藤和林厘然顯然也沒想到易茗有這樣的計劃,紛紛朝她投來目光。
“嗯。”
“既然學校環境挺好的,這次又是出于什麼考慮呢?”
感受到許井藤的視線持續落在自己身上,易茗低下頭思考片刻,擡頭對着攝影機誠實地說:“和學校沒關系,我轉學之前,本就打算了隻留一學期。”
記者們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答案,面面相觑,交頭接耳起來。
一旁的領導也有些着急,不停地給易茗使眼色。
易茗歎了一口氣:“各位,真的是我個人的選擇,你們以及現在在場的其他同學可能都不太清楚,我光是小學就轉學過四次,目前也就初中學校是完整待下來的,不用覺得奇怪。”
一次性說了這麼多,眼鏡記者态度也有所緩和:“那你轉學的動機是什麼呢?”
“沒有動機,就像之前說的,隻是想看看不同的學校,你們想啊,學生時代也就五個階段,從幼兒園到大學,對我來說,隻待在五個地方,太沒新鮮感了。”
慶幸之前在宿舍和白郁非袒露過這些,不然現在易茗還真不知道如何解釋這種匪夷所思的行為。
盡管她頻繁轉學的真正原由,并不隻是這樣,隻是好歹有了可以交差的說辭。
眼鏡記者皺着眉,不依不饒:“那為什麼初中時期,你沒有轉學呢?”
易茗再次愣住。
她之前也沒有細想過這個問題,那時候有了等到畢業前往榮明一中的目标,内心對同環境的煩躁與不安好像都消失了,也就沒再想過轉學這件事。
易茗的再次沉默讓學校領導又急切起來,她靈光一現:“因為榮明一中是我的目标,那段時間隻想安心完成這個目标。”
半真半假的回答帶來自信,易茗的語氣終于換來眼鏡記者的點頭。
“那你現在是完成目标,打算尋找下一個目标?”另一個短發女記者問道。
“嗯,如大家所見,我現在算是完成了榮明一中的傳統,拿到上學期的年級第一,也參加了護旗手儀式,已經沒什麼遺憾了。”
真的沒什麼遺憾了。
易茗發自内心地笑起來,給她的單人問答環節,畫下完美的句号。
輪到高二部的同學回答,易茗僵直的肩膀垮下來,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
她看向前方,林厘然正盯着她看,她輕松地笑,林厘然舉起相機。
對着林厘然的鏡頭,再做一次告别。
因為易茗知道,林厘然聽了她剛剛說要轉學的話,一定是想多留下她的照片送給白郁非。
相機的意義,便是在多年後再看這些照片時,能透過單薄的相片紙,穿越時空,看見照片裡的主人公望向鏡頭的那雙眼睛。
高二部的同學發言順利結束,輪到許井藤,記者們已經有些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