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在心裡默念了一遍,他知道這才是他應該說的話,天底下沒有兒子怨怼父親的。
可面對華陽太後這場推心置腹的談話,他卻無法說謊話,無法虛僞的如從前一般說謊話。
華陽太後不為難他,隻是說:“我們都不是那個孩子,他是否失望難過也隻有天知道了。”
“嗯。”
嬴政應了一聲,有些冷淡。
華陽太後像是沒覺出來他的回避似的,自顧自地說了下去:“後來這個孩子命大回到了家裡,他的父親見他有才幹,就要打算讓他繼承家業。”
“那孩子也是願意的,并不會因為父親做出抛妻棄子的事,就拒絕他所帶來的利益。”
華陽太後下了結論,“所以世間事都是一樣的,因利而聚也因利而散,虛無缥缈的感情又算得了什麼呢?”
說完,她看向嬴政,似是希望他能說句話,嬴政也沒辜負她的好意,虛心道:“孫兒知道了。”
華陽太後欣慰的笑了,“知道就好,那麼就好好想想趙氏的事兒吧,其實她在别宮也是好吃好喝,換個地方也是一樣的。”
“這不在于原不原諒,隻是一個好名聲,對你,對秦國都是有益的。”
“是。”
嬴政拜别了華陽太後,他需要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理一理這件事。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走後,華陽太後和侍女談話時又提到了他。
“其實王上本身也明白這個道理,隻是太重感情了。”
侍女低頭,不敢議論王上。
不過她不明白,前段時間還大張旗鼓處死了王弟的秦王,在祖太後口中怎麼就是個重視感情的人了?
侍女在心裡腹诽,華陽太後不知道,如果知道的話,她一定會大笑出聲。
和一般的人相比,王族大多都是一群冷心冷情的木頭,忠孝節義隻是他們鞭策下面人的手段,自己卻從不遵守。
親情、愛情、友情,隻要威脅到了自己,也可以随時抛棄,更有甚者,哪怕對方對你沒有一點威脅,也會因為疑心而除之後快。
正因如此,嬴政這樣時常被感情戰勝的理性,在華陽太後眼中才顯得稀奇。
不過華陽太後也不會和侍女說這種話就是了。
她把話轉到了别的事情上,“夏姬死後葬在哪裡來着?”
“回祖太後,是杜東。”
“嗯,我想起來了,是杜東。”華陽太後點點頭,又說:“那兒東望是芷陽,西望是壽陵。”
“東望吾子,西望吾夫。後百年,旁當有萬家邑。”
這是夏太後的選杜東建陵時所說的話,華陽太後複述了一遍。
其實華陽太後一直都懷疑,夏太後選在此地長眠,并非是她說的那樣,而是因為她既不想和認旁人為母的兒子葬在一地,也不想和不寵愛自己的丈夫合于一陵。
不過,夏太後活着的時候,華陽太後并沒有問她這件事來解自己的疑惑,現在夏太後死了,無論其他人怎麼想,也是死無對證。
最後,華陽太後也隻是對侍女道:“過幾年,她望夫的時候,保不齊還能看見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