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氣晴朗,陽光正好。
溫禮禮坐出租車上班途經母校,穿過葳蕤蓊郁的梧桐大道,熟悉又陌生的場景紛至沓來。
“帝都市第二中學”的燙金匾額高懸于灰磚立柱的牌坊式校門上;小道旁結伴同行的學生或紮着馬尾辮,或留着利落短發;穿灰白色校服背雙肩包,一路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步入校門。
曾幾何時,溫禮禮也同他們一樣,每天奔走在自己或明或暗的前途裡,即便疲憊不堪仍憧憬未來。
車背道而馳,與那些正值青春年華最美時光的莘莘學子擦肩而過。
溫禮禮手捧杯美式咖啡,面帶微笑的走進水環境管理研究室。
高跟鞋接觸地面發出“嗒嗒”聲響輕盈不刺耳,金黃的卷發束起馬尾,杏白淡柔的荷葉邊真絲襯衫配上奶茶色包臀裙幹練不失溫柔。
坐上辦公位,溫禮禮側眸望向窗外,陽光灑在玲珑小臉上,微風和煦拂過鬓角的發絲,她眼裡充滿光芒,嘴角的弧度自然真摯。
同批入職環科院的韓逸澤湊過臉來,正巧捕捉到溫禮禮如此純美動人的一面,他不忍心打破此刻美好的氛圍感。
待溫禮禮回過神來,他說:“溫禮,明天帝大關于城市水系聯排聯調有場學術研讨會。感興趣嗎?”
“明天嗎?”溫禮禮泯口咖啡,點開已經完成一半的sci論文,繼續後半段的編輯。
韓逸澤補充道:“明天下午,兩點開始。”
帝都大學在西城,開車需一個半小時路程,研讨會下午才開始不知多久結束,她答應阿姨明天會去吃晚飯,擔心到時趕不上。
“沒時間?”韓逸澤眨巴眼:“陳峰院士主講哦。”
“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去實在可惜。”太過誘惑,溫禮禮不忍拒絕。
“那就說定了。”
“逸澤,你哪來的名額?”
“帝大誠邀我院參加,咱部分到兩個名額,主任派我倆去學習。”
帝都機器人研究院的大廈宏偉氣派,明亮的玻璃幕牆與天空融為一色。大樓棱角淩厲,像把鋒利無比的寶石長劍。
特種機器人實驗室裡,餘行身穿白大褂,雙手交疊。站在操控台前,專注地看着顯示屏裡的實時畫面。
無影燈打在中央手術台區,生物軟材料做的人體模型左側第四肋間有個約莫三公分的小切口,機械人固定手術器械經孔内進行手術。
微創下冠狀動脈搭橋術進行到至關重要的一步,餘行白皙好看的手輕推了下金絲邊眼鏡,單手操作控制杆,在秦海銘的協助下機械臂穩穩地拿取備好的一根仿真大隐靜脈,把它送入模型體内。
機器人将大隐靜脈的一端從主動脈根部連接起來,另端移植到冠狀動脈狹窄處。
這台由四個器械臂一個攝像臂組成的自動化外科手術機器人是餘行團隊新研發出來的polaris二代,不僅做了大幅改良,還加入遠程監控平台,實現了實操與科研教學相結合,比一代更靈敏,應用更廣泛。
機械臂三個關節軸可根據手術部位自動調節位置,攻克傳統手術的視野盲區,精度控制在毫米級,可順利完成所有部位的微創手術。
随着心髒搭橋手術的結束,機器人開始簡單的縫皮工作。
很顯然二代給他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polaris二代即将在各大城市三甲醫院進行臨床試驗,今天是餘行最後一次的臨床前測試。
他退出手術系統,薄如A4紙的電子屏内掌聲如雷,畫面裡數十位醫學界赫赫有名的專家和院士圍坐一團。
“後生可畏!中國的醫學科技如今終于能夠走在世界前列了。”
“餘行,你很了不起!是國家醫學科技領域的重要人才,國際上能将外科手術機器人應用如此全面的,你是第一人。”
“至今為止,我們共做過一萬兩千三百六十五次測試,均按要求達到預期目标,無一例外。對此,依數據顯示二代投入臨床試驗階段不會有問題。”餘行通過二代的遠程交流系統,與國家一流醫學專家進行簡單的會談。
視頻裡幾個面容蒼老頭發稀疏,身着白衣胸别黨徽的院士,相互探讨,時而點頭,時而微笑。
其中一位來自帝都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吳婉甯院長發言:“餘行,看到你如今的成就,老師很欣慰!醫學機器人的技術研究,目前國内正處于萌芽階段,未來,它肯定會成為主流趨勢。
為什麼我們要選擇醫學機器人幹預臨床?
因為它能突破視野受限的問題,能夠精準定位,将偏差減低在毫米間,連台手術令醫生身心俱疲,而機器人能無休止工作。
很多人疑問機器人最終會替代醫生嗎?我想答案是不會,冰冷的機器始終無法擁有人心的溫度。
機器人隻是輔助臨床工作,對于臨床來說是件好事。增加手術成功率,減輕患者痛苦,同時降低并發症和感染風險。很大程度減少醫療工作量,預防職業病發生幾率。
它給我們帶來的益處頗多,人的能力有限,在專業技術領域機器人遠遠超越我們,所以,我們非常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