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玉綁定的這個系統并不像小說裡寫的那樣,會有各種實用的獎勵發放來改善貧窮的生活,它隻有生命值,說白了就隻是讓你活着。當然,觀衆的打賞是有的,也屬于主播本人,但打賞不能提現,也不能兌換實物,隻能購買流量推廣或是信息。
在這個沒有網絡的時代,信息倒是很重要,這個年代的許多成功商人就是靠着信息不對稱賺大錢的。
龔文玉來自未來,對這個時代的一些大事知道一些,也知道未來的發展走向,但對細節知之甚少,偏僻鄉下近乎與世隔絕,想要靠信息差做生意就得努力做好直播獲取觀衆老爺們的打賞跟系統兌換。
而眼下想要帶着家人過上頓頓有肉吃的生活,還得立足當下的世界想辦法。
再者,不改善生活每天直播的素材就大同小異,同質化的内容不僅不會吸引新的粉絲,還會把現有的粉絲逐漸趕走。
“今天的粥真好喝啊。”小寶呼噜了一嘴,說,“我要喝兩碗。”
糖刺果生吃口感不佳,但跟自家種的大米混合經柴火慢熬之後,變得香甜軟糯,粥水也泛着絲絲的甜,意外地好喝。
龔文玉笑眯眯地給他夾了土豆絲,“好吃就多吃點兒,吃了長高高。”
“嗯!”小寶開心極了,“哇,今天的土豆絲也好好吃哦~”
龔文玉今天做的土豆絲是酸辣土豆絲,用的“酸”不是醋,而是自家泡菜壇子裡的酸水,“辣”也不是普通的紅色幹辣椒,而是用了泡菜壇裡的酸紅辣椒和酸姜,既有辣味,又有腌制泡菜特有的香味。用豬油炝炒之後酸辣鮮香撲鼻,吃起來格外開胃。
以前王秀蘭做土豆絲,就隻是簡單地用油鹽炒一炒,味道着實一般。她常年忙于農活家務,沒時間也沒心思去研究如何把簡單的食材做出豐富的美味口感,隻要不是太過難吃就行。
這種新穎又好吃的做法讓這兩天一直郁郁寡歡的王秀蘭都忍不住誇了一句。
“是比我炒的好吃。”
龔文玉便道:“以後做飯就交給我吧。”
想到女兒以後也不用去讀書了,多分擔家務也是應該,王秀蘭便點了點頭。
中午這頓飯,一家三口都吃得很滿意,一點都沒剩下,吃完身體暖暖的。
村裡的冬天沒多少農活,現下最主要的活兒就是儲備柴火。天氣一天比一天冷,除了做飯要用柴,取暖也需要。
這地方的室内室外一樣冷,家裡窮也買不起城裡人穿的羽絨服,晴天還好,下雨或是下雪不幹活兒的時候不烤火是不行的。
所以,吃完午飯後,一家人又去自家的山裡撿幹柴了。
路過二叔家的時候,李翠花正好也背着背簍出門,看到龔文玉的時候面露驚訝,問道:“你怎麼還沒去學校?我還以為你跟文權那小子一起回了呢。”
龔文玉現在有了原主的記憶,知道文權是二叔的獨子,今年14歲,在鎮裡的中學讀初二,小時候他還挺粘龔文玉這個堂姐的。現在正值青春叛逆期,跟村裡的同齡男孩子打得火熱,跟龔文玉的來往就少了,連回學校都沒叫她一聲。
當然,她現在也不需要回學校。
她辍學這事兒早晚大家都會知道的,二叔一家跟自家關系一向不錯,龔家就這兩兄弟,還是很團結友愛的,龔文玉便實話實話了。
“二嬸,我不打算上學了。”龔文玉淺淺地露出一個笑容,“明天就去學校辦理退學手續。”
李翠花張大了嘴,一口白氣哈了出來,她訝異地看向王秀蘭,問道:“大嫂,文玉這學真不上了啊?不是還有半學期就畢業了麼。”
李翠花跟王秀蘭一樣隻有小學文化,但在鄉下的同齡人裡算是有文化的,好些人連字都不識呢。
她娘家的大侄女今年夏天大學畢業,分配到了國有銀行工作,不用風吹日曬,每天坐在辦公室裡就能按時拿國家工資,一個月幾百塊呢,羨煞了十裡八鄉的人。
所以,在李翠花的認知裡,不管男女,多讀書才是有出息的,地裡刨食看天吃飯是沒有前途的。
龔文玉都讀了這麼多年書了,眼看着再熬幾年就能出息了,現在辍學豈不可惜?她有心想勸一勸,但想到大嫂家現在的情況,又不好開口。
她怕說多了,大嫂就要找自家借錢。
李翠花家裡雖然比龔文玉家裡寬裕,但她是想培養兒子讀大學的,錢都是給兒子存的,借給大嫂家幾年都别指望還錢,她不想冒險。
王秀蘭淡淡地“嗯”了一聲,不欲多說。
李翠花權衡再三,終是沒有多嘴别人家的事。
“你們去砍柴啊?”李翠花趕緊換了個話題。
龔文玉點點頭,問她:“您也去?”
李翠花:“嗯,你二叔先去了。正好,我家那塊靠山林的沙地裡不是有顆闆栗樹麼,咱一起去打闆栗。”
小寶拍手道:“好耶~”
龔文玉眼睛一亮,直播素材又來了。
李翠花把錢看得緊,對于闆栗這種不用花錢也不能賣錢的玩意兒倒是大方,她的邀請是真心的。
王秀蘭跟她妯娌多年,對她的為人性格很了解,看孩子們高興,反正下午時間充裕,便應下了。
李翠花家的這顆闆栗樹是野生的,正好長在了她家的地裡,那就算是自家的了。這是村裡約定俗成的規矩,沒人有異議,自然也沒人去偷盜。
這個年代,雖然物質依舊不豐富,但也不是過去吃不飽飯的年代了,擡頭不見低頭見的鄰裡鄉親,正常人都不會去偷别人地裡的東西,丢不起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