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龔文玉的定價比大路貨貴百分之二十,即便這樣,買的人還是挺多,不到兩小時就賣完了。
周圍的攤主都羨慕她,心裡也暗暗想着以後去種這樣的菜。
三口袋青菜賣了六十塊錢,王秀蘭笑得合不攏嘴,捧着裝滿零鈔的錢袋子舍不得放手。
“來這裡種菜确實比在家裡種地掙錢啊。”關鍵是還不怎麼累,她現在的身體都比以前好了,關節炎都沒怎麼犯過了。
雖然這錢跟龔文玉的服裝店賺的錢沒法比,但卻是自己用雙手賺的,王秀蘭心裡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沒有拖閨女的後腿。
這人哪,總歸是自己有本事傍身才最有安全感。
有了這種安全感,王秀蘭的精氣神又上了一層樓。
第一批菜全部賣完後,龔文玉給王秀蘭買了一本農業種植方面的專業書,這書裡主要講一些這個年代相對稀有的蔬菜的種植。
王秀蘭是念完了小學的,所以大部分子都認識,看這書沒問題。
她現在很有學習熱情,一有空就捧着書看,小寶看得啧啧稱奇,也跟着奶奶一起看書。
省城圖書館藏書豐富,龔文玉特意去辦了借書證,每隔一段時間就給小寶借課外書,擴大孩子的知識面。
小寶正是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很愛看書,什麼書都看,以前在冒水溝村資源有限,現在來了省城,對他來說就像進了寶庫。
春夏換季的時候,龔文玉的服裝店迎來了第一個競争對手。
隔壁小吃店的生意始終冷清,老闆娘眼紅龔文玉的生意,就把小吃店裝修一番換成了服裝店。龔文玉進了什麼款式的衣服,她第二天就也去進貨同樣的款式,定的價格比龔文玉便宜一塊錢。
在這個年代,服裝還算暴利行業,先前沒有競争的時候,龔文玉每月穩定能掙1000塊左右,比很多人上班的工資還高。如今有了競争,她的銷量急劇下降,為了清庫存,隻好跟隔壁打起了價格戰,不得不走薄利多銷的路線。
兩家打價格戰,倒是利好了學生們。
轉眼到了暑假,學生們放假,大家都沒生意了,龔文玉在放假前來了一波大促銷,把店裡的貨都清空了。
隔壁老闆娘太狠,如今在這裡開服裝店的利潤已經很薄了,龔文玉決定關掉服裝店,改做别的。
她現在賬戶裡已經有好幾萬了,是時候注冊一家公司搞投資了。
何中勇暑假要回家幫忙幹農活,在回家之前,他告訴了龔文玉一個内幕消息。
“理工大學明年有一半學院要搬到大學城,估計有一千多人,他們學校周圍的鋪面下半年放開租售。”
龔文玉雖然買了收音機和電視機,但新聞裡沒播過這事兒。要不是何中勇告訴她,她就錯過這機會了。
龔文玉跟系統兌換過大學城完全建成後的地圖,理工大學的位置很好,幾乎是在大學城的中心,未來那一片還會建一個商業中心,幾十年後理工大學周邊的鋪面可是一鋪難求。
“太好了,謝謝你啊。”龔文玉内心激動,買下幾個大學城中心的鋪面,他們一家一輩子都不愁吃喝。
看她這樣高興,何中勇也挺高興,他之前經常去服裝店幫忙,知道服裝店有多賺錢,以她這半年賺的錢,買一個鋪面是完全沒問題的。
“我覺得買比租劃算。”何中勇建議道,“未來那裡肯定會升值。”
他在學校表現優異,已經跟着教授開始做項目了,現在做的就是大學城裡的一個項目,所以他有機會接觸一些還沒公開的信息。
“我也是這麼想的。”龔文玉道,“總之,這次你幫了我大忙了,如果不是你提前透露,等我知道的時候怕是已經沒了。”
“那也不至于,也不是每個人都有你這樣的投資眼光。”何中勇說,“即便理工大學搬過來,在很多人眼裡,這裡還是偏僻,不值得投資。”
“在我家吃頓便飯再走吧。”龔文玉說,“就做你愛吃的家常菜。”
何中勇經常以幫忙看店的名義在龔家蹭飯,龔文玉如今已經摸透了他的口味。
“好啊,那我就不客氣了。”一想到接下來兩個月都見不到龔文玉,何中勇想也沒想就同意了。
理工大學的鋪面放出租售消息前,龔文玉就已經接觸了負責這事兒的主管,請人吃了幾頓飯後,就内定了幾個好位置的鋪面。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開學季。
何中勇到學校的時候,先去了龔文玉家,照例帶了一堆土産給她。
龔文玉告訴他:“鋪面我已經買到了,打算開餐廳。”
她注冊了公司,以公司名義一口氣買了五個鋪面,把賬戶裡的錢差不多都花光了。理工大學的鋪面修得比較好,所以價格也比她現在住的更貴,但在她看來,依舊是非常劃算的價格。
“恭喜啊。”何中勇真心道,“你廚藝這麼好,開餐廳生意肯定火爆。食堂再好吃,經常吃也會吃膩的。”
做餐飲是龔文玉擅長的,也是她喜歡的,是她願意一輩子耕耘的事業。
所以,她放棄服裝店放棄得很幹脆,那不過是剛來省城賺快錢的權宜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