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搖搖頭,馬可聳了聳肩,笑笑不語。
"我中午做了點波蘭餃子,你們要吃一點嗎?"老太太說完就招呼着兩人進去。
娜娜跟馬可對視了一眼,她感覺空手上門來吃飯好像不太好,正猶豫要不要拒絕時,奶奶已經從後廚端着一盤餃子過來。
她想起懷裡抱着的Mimosa(金合歡),當即将花束遞給奶奶,說道。
"今天我也沒帶什麼禮物就前來打擾,送您一束Mimosa,提前祝您婦女節快樂,per la Donna(為了女性/祝詞)!"娜娜誠摯的祝福道。
"謝謝你,奶奶很開心收到你的花,per tutte le Donne!(為了所有的女人們/祝詞)"老太太開心的收下花束,又回後面拿了一雙盤子,叉子和勺子。
馬可主動帶娜娜走進小店背後的小空間,是小店的臨時用餐區,跟小廚房相連,還有個後門通到街巷。
小店的空間不大,下方牆面石頭堆疊,上方是低矮的拱劵,有點類似于指環王裡小矮人的家。
大概是因為原街區太過古老,不适合整改結構的原因,小店整體保持着一種中世紀的質樸感,不過奶奶布置的很溫馨,暖黃色的燈配上滿牆滿廳的瓷器,還有木制的古樸書櫃和拱窗,乍一看像是童話裡的場景。
暗黃的燈光下,她和馬可兩人面對面坐着,小桌的距離很近,娜娜覺得有些不自在,盡量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盤子中。
"這種叫Pierogi,是波蘭獨有的餃子,跟本地的不同。你試試。"馬可給娜娜解釋道。
"嗯,是什麼餡的?"娜娜用勺子舀了一個放進自己盤裡。
"應該是牛肉和莳蘿味的。"他也舀了幾個放進盤子裡。
娜娜試了一小口,發現居然還不錯,挺像東方肉餃子的味道。
瓦倫蒂娜老太太回來的時候,手上拿着已經插瓶的金合歡,她将花瓶擺到了小桌旁,給小空間增添了一抹亮色。
"怎麼樣,好吃嗎?"奶奶特别熱情的招呼。
"好吃!跟我家鄉的味道很像呢~"娜娜笑着說。
"你是來自哪個亞洲國家?"奶奶問。
"我來自中國。"娜娜又舀了兩個餃子,然後若有所思的問道"奶奶,難道你是波蘭人嗎?"
老太太的銀發已經看不出年輕時期的發色,娜娜知道雖然本地人的餃子種類也很豐富,但大多會添加奶酪和羅勒,應該不會做的這麼東方口味。
"是的,我是80年代末才來這邊生活的。"奶奶擦了擦手上的水漬。
"奶奶的本地話說的真好,瓷器也都很漂亮,我非常喜歡。都是奶奶親手做的嗎?"娜娜誇贊道。
"我店裡的所有瓷器,從塑形到圖案繪制全是手工制作,不過并不是全部由我制作,我們還有個小工作室,你感興趣的話以後可以帶你去,看一下我們波蘭瓷的制作過程。"奶奶樂呵呵的說着,一邊拿起桌上的陶瓷盤展示給娜娜看。
自從Marco Polo馬可·波羅将瓷器從威尼斯傳遍歐洲,瓷器就成為了隻有上層貴族才能享用的"白色金子"。
但是精緻古典的本地瓷器偏向于賞玩,而奶奶手上的波蘭瓷則不同,它的造型厚實,邊緣圓潤,更具有煙火氣。
它繪制着缤紛的波蘭傳統裝飾圖案,大多由花卉或者幾合圖案組成,缤紛多姿,令人喜愛。
娜娜越看越喜愛,在用餐後,回到小店的陶瓷展示區,準備淘幾個大肚馬克杯回去泡茶用。當然,她沒有忘記當時在河道集市上看中的兔子餐盤。
馬可跟在她身邊,自然的接過她挑中的大肚馬克杯,微微躬身,與她仿佛淺淺的靠在了一起,瓦倫蒂娜老太太在小隔間收拾桌面的時候,看到的正是這樣一副和諧的景象。她眯了眯眼睛,了然的笑了笑。
回到前台娜娜準備給挑好的瓷器買單的時候,小老太太制止了她,說什麼也不肯收錢。
"你上次來我的小攤就破費丢了一部手機,這次又來我的小店裡給我帶來這麼久的歡樂時光,這幾件陶瓷就當是我送你的見面禮,不用買單。"說着,奶奶就把瓷器用紙包裝起來,最後裝進禮品盒中。
娜娜當即用求助的眼神看了眼馬可,他隻笑着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馬可替娜娜拿着瓷器盒,兩個人重新走回到羅馬主街上。
"奶奶她很喜歡你,你不用覺得不好意思收。"馬可微微側目說道。
"嗯……好吧。"娜娜覺得拿人手短,咬了咬嘴唇。
"你這周末有沒有空?"他擡頭看了看藍天,不遠處的王宮外牆被陽光鍍了一層金,如同一幅描金畫彩的濕壁畫。
"這周末嗎,好像沒什麼特别的事情。"娜娜喃喃。
"要不要去山上看雪?"馬可又補充了句,"你也可以叫上其他朋友一起。"
已經是一月末,到二月份開始,雪城的市區内就幾乎不會再下雪,春風會在一夜之間浸染大街小巷。現在去山上還能抓到些冬天的尾巴,娜娜覺得這個提議非常有誘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