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心意
送走了露娜,娜娜一個人站在Porta nuova的車站門口。
措不及防的有些傷感,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隻能短暫相伴,無法長期在一起,每個人都隻能陪伴你走一段路程。
娜娜忽然想起了馬可,她不知道他們倆有沒有能夠長期相伴的緣分,她希望有,但是理性告訴她,非常的困難。
異國情侶隻是聽起來很浪漫,但是實際上,兩人的思維和文化底色都是由不同的語言和文化構成的,在荷爾蒙消散後,溝通與交流等深層次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就像在Palazzo(王宮)的中國廳,娜娜跟露娜隻需要互相給一個眼神,就可以聯想到八國聯軍與文物的曆史信息。
而與外國人則無法建立起這種文化和教育,以及底層認知上深層次的共鳴。到時候如果互相之間起了沖突,娜娜擔心她和馬可甚至不能使用同一種語言來換位思考和互相理解,無效的溝通隻會将原本的矛盾和差異加劇。
娜娜總是不敢深想,因為她知道自己已經逐漸陷入到這個不可控的漩渦裡。
回到公寓已經臨近傍晚。
娜娜回到家,在收拾東西的時候打開抽屜,從文件夾中拿出那張蝕刻闆畫,背後寫了per Marco Orsini(給馬可·奧爾西尼)的那張。
娜娜拿在手上,看了很久,她表面平靜,實則内心陷入了激烈的鬥争當中。
這張版畫從一開始就是她想拒絕這份感情,為了給自己留一份美好的回憶而創作,但是逐漸逐漸,她發現她越了解馬可,就越無法完全割舍下對他的感情,她非常的猶豫,躊躇不決,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或許,她真的需要出門去散散心。一直待在這裡糾結是沒有用的,她想着想着,就拿出了行李箱。但是東西收到一半,她又不知道目的地是哪……她發現自己隻是潛意識的想逃避,不敢面對他。
*
周五的下午。
娜娜找秘書處老師拿了鑰匙,來到版畫教室,現在不是課時,教室裡還是空落落的,隻擺放着按壓齒輪機和水池。
微風拂過,吹動了庭院裡的樹木,樹枝發出"嗦嗦"聲,從拱窗看進去,教室裡的女孩正在全神貫注的擦拭蝕刻的底版。
娜娜手中總共五塊銅闆,是以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神祇,結合馬可做模特時的姿态創作的一套最終版圖版,娜娜在刻好後還沒印刷過,因為這份作品隻需要在期末考試之前上交就可以,所以刻版隻做了腐蝕,還沒清潔面版。
娜娜正在将加熱過後的印版用橄榄油擦去防腐材料。在雕刻好後,要将底版清潔幹淨非常的麻煩和費時,需要一圈一圈輕輕的打轉擦拭,不能急于求成,隻能慢工出細活,為了防止影響到蝕刻的線條。
娜娜不由得沉下心,專心緻志的保證着每一次打轉能在清潔面闆的同時又不傷到蝕刻的線條。
蝕刻版畫是從15世紀以來,西歐最傳統的印刷術的一種,在當時,歐洲主要流行兩種印刷形式,木刻版和雕刻版。
其中因為當時的木刻制作出來的圖像太過于輪廓化,簡單粗糙,而雕刻是在金屬闆上制作,一開始是由手工藝人和金匠制作,所以它的線條和交叉陰影線的處理更加精細,在文藝複興以後,出于信息傳播的需要和人文主義運動的興起,歐洲的印刷術便主要向蝕刻金屬版畫傾斜。
娜娜非常鐘愛文藝複興起源的這一段曆史,這時期文化的傳播也主要靠雕刻版畫,本質上,是歐洲印刷術受東方印刷術影響以後,獨立發展探索道路的階段。
其實蝕刻技術也不止用于印刷,還有使用蝕刻技術來制作铠甲和武器的裝飾,使得金屬表面能夠擁有高度裝飾性的淺浮雕,而又不影響其結構的完整性。
許多中世紀的铠甲都是由蝕刻技法制作,尤其是阿爾卑斯山附近,有許多出名的蝕刻甲的古老作坊,北部的技術甚至流傳到德國,造就當地出現好多位制作蝕刻甲的大家。
除了娜娜現在使用的銅闆,蝕刻版畫最初使用的材料其實是鐵闆,鋁闆,鋅闆等,在17世紀以後,意國北部才開始大面積流行使用銅闆雕刻。
"嘩嘩嘩……"在娜娜沒有察覺到的時候,屋外忽然下起了大雨。
娜娜望向忽然降下瓢潑大雨的室外,有些愣愣的出神。
"咚咚……"有敲門聲。
"同學在嗎,要鎖門了,有作品沒完成的下周再來吧。"聽聲音是剛剛借娜娜鑰匙的秘書處老師。
"好的,我馬上離開。"娜娜趕緊交代了一下。
看了眼時間,6點多了,往常周五并沒有這麼早鎖門,大概是因為那突如其來的暴雨,再加上本周五晚的課表上沒有課程,所以秘書處開始趕人了。
這個下午娜娜隻擦拭好了兩塊銅闆,在裝袋之前她小心的把闆子用紙包住,防止刮花。
簡單收拾了一下自己來過教室的痕迹,娜娜拿着畫袋出來鎖了門,又去秘書處還了鑰匙。
可是走到學院門口,看着外面的傾盆大雨,噼裡啪啦無休無止的。
娜娜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完全沒有遮雨用具的情況下出去肯定要變成落湯雞,自己變成落湯雞就算了,娜娜手中緊了緊拿着的畫袋,她不希望這組半成品遭到大雨的無妄之災。
"唉……"正進退兩難的時候,娜娜想起要不要給羅琳發個信息,如果她在bar,從聖卡洛廣場到學院門口來接她其實不遠。
[Cara,你現在在bar嗎?]娜娜發信息問道。
"……"可惜羅琳一直沒有回複,又等了十幾分鐘,雨勢還是沒有變小的意思。
娜娜孤身靠在立柱邊上,望着長廊外的雨,她剛好被雨勢阻擋在了這段長廊和聖卡洛廣場長廊的相隔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