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這是紐厄爾一家搬到倫敦之後,全家人為夏洛特過的第一個生日。
她卻在今天稍顯怏怏不樂,早上從床上起來,便沉重地歎了口氣。
說實話,作為一個十一歲女孩,她真是沒什麼可抱怨的。
青春期還未到來,富庶的中産之家衣食無憂,父母恩愛,還有個小妹妹,美滿幸福。
作為一個超能力者,夏洛特老感覺未來她可能遇上一些重大變故,哪個主角會這麼十全十美?
沒錯,她有點特殊,她不是普通的小女孩兒。
夏洛特上輩子是個中國人,雖然父母雙亡,但是生活無憂,完完整整順利活到出車禍死亡,然後她成了夏洛特,不僅手持複活币,還有了超能力。
哦,這還不算命定主角待遇嗎?
夏洛特一直興緻勃勃等着自己的命運降臨,開啟波瀾壯闊激動人心的史詩篇章啥的。
但是她從小嬰兒一直等等等,到目前仍是無事發生。
剛開始還沒有超能力覺醒,她隻能在有限的餘地裡發揮,輕輕松松跳級成了知名的神童,當時還拿不準自己是不是要走重生流人生赢家降維打擊的劇本,可是一直保持當個小孩子真的非常無趣。
這可是八九十年代啊!
夏洛特家裡有家用電腦都是她六歲時候的事了,沒有互聯網的日子裡,看看書打發時間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她觀察過了,爸爸媽媽都不是虔誠的信徒,大概不會被她吓到然後試圖給她驅驅邪什麼的。
一個三歲就開始抱着沒幾張插畫的書本開始啃的孩子,理所當然和其他人不一樣,而且就是這麼湊巧,她家裡就是有天才的基因,本尼爸爸小學沒畢業就在家裡嘗試制作水力發電裝置了,而且他十八歲就從大學畢業開始進行電腦程序編譯,這個年代這個行業,她甚至都能展望自己很快就能無痛成為富二代的未來。
不過他們目前不是什麼精英富豪家庭,本尼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他雖然從事前景大好的it行業,但這更多是熱愛而不是為了賺錢,他一直堅信計算機能改變世界,精神需求十分滿足。
媽媽一直在鼓勵夏洛特學習,納塔莉是個自由撰稿人,整個家庭氣氛相當寬松。
不過夏洛特很快對當神童這件事失去了興緻,好歹是個成年人,碾壓小學生的快樂還比不上多看兩本書。知識獲取的來源太單一,而且生活沒有樂趣可言,周圍的孩子越來越大,都處在一個狗都嫌煩的階段。
她跳級到中學,同學就都比她大,但都處于一個幼稚而且難搞的年紀!
他們會嫉妒,同時還會排擠她,但并不會掩飾自己的惡意。當他們有一次把夏洛特關進樓梯間的掃帚間之後,她被突然竄出來的老鼠吓到,直接炸了掃帚間的門,造成了一些小麻煩。
等混亂過去,小屁孩兒們哭嚎着挨個兒被紮的滿臉血上了救護車,夏洛特當時高興得讓校長擔心她是被霸淩導緻精神不正常。
超能力诶!!!
這可比平平凡凡的富二代人生赢家線酷多了!
然後她嘗試了好幾次,确認了自己是真的覺醒了超能力——她能把家裡的勺子用意念掰彎。
她第一反應是用湯勺實驗,真是可怕的慣性思維。
但是能用意念彎勺子,多麼标準的無可否認的證明,本尼比她還激動,整個人都發紅,從沙發上摔下去,然後又蹦起來,又狂奔回書房抓了一沓漫畫書尖叫:“我是超能力者她爸!!我是超能力者她爸!!”
場面一度好笑。
總之,本尼懷着激動的心情,用各種嚴謹的小實驗測驗了她的超能力,還有能量的各種維度,最終莊嚴宣布:“不能吐絲,不能飛,眼睛也不能發射激光,身體素質普通,外表也沒有變化。排除掉基因變異和外星科技,天然的超級意念,可能是x教授一樣的能力。”
而他緊接着十分失落,好長一段時間對自己沒有覺醒而耿耿于懷,還試圖用千鈞一發的危機(從二樓陽台上跳下去)來激活自己基因中的超能力,喜提石膏綁腿一個月。
最後納塔莉安慰他:“可能是我們家的基因,我感覺我們家就是比較富有靈性,親愛的。”
本尼被說服了,然後他認為這種能力很有可能按照漫畫書裡最俗套的劇情,也就是引來政府/邪惡組織/人體實驗室的觊觎,所以夏洛特要努力訓練,決不能犯‘超能力者前期’最容易犯的錯誤,恐懼心理帶來的過分壓抑,最終導緻能力失控引發悲劇。
“這麼多前車之鑒都告訴我們,一味逃避克制是沒用的,最後一定會大爆發,平時疏導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也是最科學的。”本尼信心滿滿地說。
總之夏洛特周圍一點引起悲劇走向的因素都沒有,她在家人的幫助下訓練,力量日趨增長,同時又具有成熟的心智,從不賣弄亂用超能力,家庭氣氛和諧美滿,沒有人用特殊眼光看待她,而且直到現在也沒有fbi或者其他邪惡勢力上門來試圖把她綁進實驗室——
順利得不可思議!
主角的命運會這麼圓滿嗎?明明一點戲劇沖突都沒有啊!
如果拿了反派劇本的話,她也得先有一個悲慘的童年才能引出她心理扭曲反社會的鋪墊啊.....
她可是擁有超能力诶,生活居然還是如此....平淡!!夏洛特甚至已經開始用自己的超能力幫忙做家務了,納塔莉對此表示喜聞樂見。
夏洛特終于再次感到無趣,并且嘗試給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些變化。
所以她決定不上學了!雖然辍學之後幹什麼還沒想好。做出這個英勇的決定之後,毫無意外的被父母聯手反對。
“雖然有沒上過學的超級英雄,但是我還沒見過誰是半路退學的。”
“我能接受的你的最低學曆是高中畢業,寶貝兒,最起碼以後等你不當超級英雄了以後還能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