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現在,他頂着沈婉芳斜斜丢過來的目光,楊海吞了吞口水,緊張解釋:
“我知道那是洛知青借來的,我也說得很清楚了,洛知青知道咱們家琬瑜和薇薇都在準備高考,所以特意幫忙找了之前幾屆的試卷……”
沈婉芳:“那你就更不該留下了,人家要領情,要請客,都該是洛知青的。
你倒好,不想想怎麼替琬瑜還了洛知青這個人情,還借着送書的功夫蹭吃蹭喝,怎麼好意思的?”
楊海感覺冤枉死了:“還不都是你,非得讓我送去!
我都說了,洛知青居然人都來了,幹脆讓他自己送隔壁去,也沒兩步路的事。”
沈婉芳簡直要被他笨死了:“大晚上的,你生怕知道洛知青來送書的人不夠多?”
楊海更迷糊了:“啥意思?不能說?哎呀!我已經和薇薇她娘說了,是洛知青送來的書,他們不會說出去吧?”
沈婉芳歎氣:“薇薇爹媽都比你有心眼,你還是擔心擔心你自己吧!
我可告訴你了!知青點準備高考的還有好幾個,洛知青這書他們可都沒有,你要是說出去了,又給琬瑜招來是非,我饒不了你!”
楊海連忙搖頭:“不會不會!這個我還是知道的。”
沈婉芳懶得搭理他,幹脆轉身去了廚房。
近幾年收成是好了點,可家家戶戶也都少有存糧,楊海去吃個窩頭白馍的也就算了。
可這回又是酒又是菜的,她得點算點算家裡還有多少東西,回頭請薇薇爹媽也好好吃一次,不能仗着住得近,兩家閨女要好,就這麼占便宜。
還有洛知青的事,沈婉芳也總覺得不踏實。
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洛知青今天來的快走得也快,除了送書也沒說别的,可她就是覺得,以後洛知青來的次數還多着。
雖然洛知青謹慎,來得時候都是傍晚,大多數人都回屋了,可隔壁鄰居的住着,薇薇家是肯定能看到的。
與其以後叫他們看到了多想,不如找機會先把話說清楚了,橫豎他們本來也沒什麼,琬瑜都說了,她考上大學前不想那些事。
那他們現在頂多就是琬瑜給洛知青表妹補過作業,和幫薇薇也差不多,沒什麼說不清的。
沈婉芳不打算勸楊琬瑜,年紀輕輕的,又有本事,專心搞學習有什麼不好。
至于什麼時候家人,村裡人說什麼,這些在高考面前都是小事,小姑娘家不用操心,自然有她這個當年的提前給她解決了。
她這裡打定了主意,又點算了家裡剩的存糧,想好了開學前還能叫老大上山再獵兩隻兔子,雖然不算多豐富,但擺上一桌請了隔壁過來吃兩頓酒總是夠了,當即也不再多想,回了屋子。
楊海正在忐忑等着媳婦回來,見她去趟廚房臉色好了不少,于是也放心不少。
又聽沈婉芳提起要回請的安排,哪裡還有不同意的,隻是想到之前媳婦提起的事,小心開口詢問:“那個……”
沈婉芳看他一眼:“有話說有屁放,琬瑜眼看就要回來了,我等會還要給她燒水洗臉,沒功夫陪你磨叽。”
楊海憋屈,隻好咬牙直接問:
“我是想說,洛知青這回借了書給咱們,雖說不止給了琬瑜,可到底是份人情,加上他之前也幫了咱不少忙。
雖說是為着琬瑜給他表妹補過幾回功課,但是村子裡人不清楚啊。
這借書的事現下雖然沒什麼人知道,但是難保以後有人看到,尤其知青點那些人,一個比一個嘴巴厲害。”
他這話一說,沈婉芳倒是有些意外地回頭看他。
楊海被媳婦的眼神看得心裡發毛,趕緊續道:“你别這麼看我,我就是這麼一說。
也是順便,我想着反正咱們要請客,不如幹脆我抽空帶着老大多上幾次山,做多點,也請一請那洛知青?
光明正大的,别人問了就幹脆咱們主動先說了,這事主動擺到台面上,旁人不是反而沒什麼閑話好說了?”
沈婉芳對楊海很是滿意,沖着他的腦袋看了兩眼:“不錯,看來多罵幾次還是有用,能長腦子。”
楊海哭笑不得。
恰好沈婉芳聽到外頭楊琬瑜回來的動靜了,也不再理會他,隻撂下句“我和琬瑜商量看看,你别管了”,直接出去了。
楊海看着自己抓不住媳婦的手,默默歎了口氣,跟着便很快自己打氣:
看來隻要肯動腦子就有用,哦,還要少提那白眼狼兒子,多為女兒着想。這不,他今晚這稍微想想法子,媳婦不還是搭理自己了,剛剛還笑了。嘿嘿!
楊琬瑜聽了她娘的話,也有些意外,楊海那木頭腦子,居然能想到這一層。
不過她覺得請客是太誇張了。
她一邊快速把面條吃完,一邊道:
“三叔三嬸留我吃飯,是為着我督促楊薇學習。
他們還說了,等楊薇考上了大學,一定擺一桌謝師宴好好謝我,這麼隆重我當然拒了,說他們管我飯已經很好了。
因為拒了,所以沒和你們說。
可這話他們昨天白天才說過,你們現在要回請他們,豈不是擺明了不相信楊薇的學習,不想領這個情?”
沈婉芳沒想到這一層,于是點頭:“這麼說,那先不請了。可是洛知青那邊怎麼說?
你爸這話也對,他借你書的事雖然現在能瞞得住,以後難保沒人發現,到時候有理也成了沒理。
村子裡人來人往的,家家戶戶連個門都不管,咱們還好,你三嬸現在正想着要選那個婦女主任,最近經常往鎮上跑不說,他們院子裡也經常有人來找她說事,人來人往的,能有什麼秘密。”
楊琬瑜想了想,還是沒同意:“請客太隆重了,況且還帶着楊薇一起。
到時候耽誤時間不說,也太招搖,知青點那麼多人,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把我和她淹死。
這樣吧,媽你回頭去城裡進書,看看有沒有合适的禮物,買個送他,最好是人人都能看得到的。
有人問,就說是幫了咱們家的忙,咱們兩家謝他的,和叔、嬸也說一下。”
這樣一來,他就從幫忙兩個高考女生,變成了幫忙兩個鄉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