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在審訊室軟包牆中心黑色長椅上的鄧嶽一言不發地看着我們走進房間内,他的神情冰冷,認出了我和群青子琪後也沒有做出别的表情,隻是淡淡地環顧四周。
雖然存在理論上的犯罪可能,他的嫌疑并不大,因而警方也沒有對鄧嶽進行拘留,選在這麼一個專門審訊犯人的地方做筆錄,也有空間有限的緣故。
為了和真正審訊嫌疑人時的情況做區分,原來的鐵椅被挪走了,座位設置的離我們很近。
鄧嶽的表情像一個正準備接受審訊的犯人。
他堅硬的臉部輪廓和較高的身高都讓我印象深刻,說起話來斬釘截鐵的,越是這樣的性格反而在詢問一些關鍵性的細節問題時越有幫助,他不是那種為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自由發揮廢話的人——這也使我想起,在鄧國芳命案發生之後他和我說的那一段莫名其妙的話了。
我是一定要問出個為什麼的,我心想。
劉罡明的問題還是從一個月前陳夕顔家的中毒事件開始,鄧嶽并不避諱,而是精準地描述起了當時的場景:
“除了我們一家人都去了,到場的,還有芳蕊,李宇仆、康墨海,就這些人吧。湊了兩個小桌子吃,兩邊互相走來走去,所以他們剛好食物中毒而我們沒有,很奇怪。”
“你有注意到桌子上有菌菇之類的菜嗎?你們家人和朋友有沒有什麼忌口,陳夕顔一家人有沒有特别喜歡吃某一類菜?”
“有蘑菇菌菇一類的,他們家很喜歡吃菌子,宇仆和墨海不清楚,我們家沒什麼不吃的,芳蕊家也是。”
“具體是什麼菜裡有菌菇還記得麼?”
“嗯…印象不深,可能是一道湯。”
再追問下去菜的種類沒有意義,劉罡明轉而問起陳夕顔一家中毒後的事。
“吃完飯之後當天深夜他們家就有中毒的迹象,但是拖到了第二天中下午才去醫院,因為我們調查到當天的晚上和早上你們家的座機都和她家有通話,電話就在你的房間裡,可以簡單說一下你們的對話是什麼樣的嗎?”
鄧嶽古怪地瞧了一眼劉罡明,說道:
“第一通電話是他們打過來的,問我們是不是有腹瀉嘔吐這樣的問題,可是我們家都很正常,沒有這個情況,是我姑姑接的電話,他們好像要去醫院,後來情況好轉就睡覺了吧。”
“第二天早上我爸讓我打個電話給他們,他們都說像是好了,那時候也隻想到吃了不幹淨的食物,昨晚那餐吃剩的菜就不要再吃了都扔掉。”
“等到中午,他們打電話過來說症狀複發,送到醫院,不過幾天轉成急症,搶救了幾天時間之後還是隻保住了一個人。“鄧嶽有條不紊且不帶個人感情色彩地叙述着。
“至于為什麼吃同一桌飯但是我們家人沒有中毒,我就更加不清楚了。“
“這樣啊,那你們一家和陳夕顔一家的關系如何,他們一家和别人有結過仇麼?“
“姑媽和陳夕顔的父母輩認識,關系不錯,她家和芳蕊家還有點非常遠的親戚裙帶關系,因為上高中的時候我和陳夕顔同班,我們也互相認識。他家在縣城裡的人際關系我不熟悉,仇家也沒提起過。“
“有件事可能有一定的關系,陳夕顔的媽媽以前因為幫人僞造出生證明所以進過牢,她父母還為這個事被撤職了,她也沒有辦法進任何參公單位,會不會和這個有可能?“
“原來是這樣啊。”
警方老早就知道了這個信息,劉罡明還裝作第一次聽到。
“陳夕顔被搶救出來後,還在醫院的住院部一直住到現在你知道對吧。“
“對。“
“你有去看望過她嗎,除了和你家人一起去的那幾次之外。“
這個指向性過于明确的問題實際上已經等于是在告訴鄧嶽我們已經知道他前一個月的行蹤了,他也相當警覺地掃了劉罡明一眼,然後迅速地承認了。
“是的,我還單獨過去看望過幾次,我姑媽和我爸爸說她精神狀态不穩定,再說,她父母都過世了,以前我們兩家關系還不錯,所以過去照看一下。“
“你大概去了多少次?“
“不過幾次吧,那時還有一個月就辦婚禮了,經常需要去縣城,所以每次去的時候我會順便看一下。“
“陳夕顔的精神狀況你覺得怎麼樣?“
鄧嶽謹慎地停頓了一下,我猜想他是在思考怎麼合适地回答這個問題。
但略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接下來他居然直率地發表了自己的真實意見。
“說實話,我認為她的精神并沒有問題…這麼說是不是有一點不近人情?但是就我而言,她的精神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說話的條理還非常清晰,也許精神疾病是時斷時續的,但我去的幾次她的精神都很正常,隻是有一些抑郁,她是可以和我正常對話的。“
“嗯,我們警方之前去探訪的時候陳夕顔的狀态看上去已經快基本恢複正常了,這麼說實際上在上個月就已經快康複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