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的消息,其實比大家想象中的傳播得更快一些。
縱然已經夜深,村子裡還是有不少人,将趙姑婆帶着禮物求上球,于氏同意了他家孫子在趙家識字的事,都打聽了個明白。
鄉下人都窮,夜裡舍不得點燈,這會兒借着些許皎潔的月光,兩三戶人家湊作一堆,站在門前,說的就是這事兒。
“别說趙姑婆了,就連我也心動。”
“你說我明日早上若帶着東西上門,能不能也讓我家孫子去跟着學一學識字認數?”
“甭管他們答不答應,咱們先帶着東西去。”
“這可得趕早,去晚了人太多,趙家不收了可咋辦?”
“咱就說好了,明日早點起來去趙家門口守着。”
其中一人說道:“我還想去跟我好姐妹說一說,讓她明日一早跟着我們一塊去。”
其他人也動了心思,摸着黑去找自家相熟且關系好的人,讓他們明日一早收拾好東西,一塊去趙家,争取成為第一批趕到趙家的人,好将孩子送進去學幾個字,會識數算數。
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竟也傳到了河灘村。
河灘村的周用民今日可是拎着不少東西,去了趙家村兩趟,早就有不少人關注,這會兒聽到這些傳聞,終于知道周用民為何會帶着東西去趙家村。
趙墨才在教人識字認數的事情,深夜裡竟然傳遍了周圍的兩三個村子。
河灘村的村民心裡就都有了主意,這事兒多半是真的,否則周用民給趙家送那麼多東西幹啥?
“要不說這趙童生還挺厚道。周家當年因為何悠父母去世的事,一直攔着何悠的小姑跟何悠來往。這會兒他家孫子去找何悠的相公學識認字,竟也沒被趕出門?”
“人家是有關系的還是不一樣,就算關系處的不好,也能撈到好處,我們這些沒關系的,貿然找上門去會不會被攆出來呀?”
“我瞧着那趙家雖然老實,但家裡人口那麼多,可不是好欺負的。”
“先去試試呗,咱們笑着臉拎着東西上門,就算他們要拒絕,也不能把我們打出來吧。”
大家聊着聊着,就看向了張家的方向,很是唏噓。
“也不知道張家知不知道這件事。”
“哎喲,張家若是知道了,怕是腸子都要悔青了,那麼好一門親事,就被他們作成了現在這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可不得後悔嗎?”
張家還就真知道了這件事。
不是誰到他家門前來嚼舌根說的,而是隔壁林嬸子家大門離他們家實在太近,兩家門挨着門。
村裡有人摸黑來找林嬸子的時候,還沒睡覺的王氏聽到了,也摸黑起來,走到牆根聽牆角。
這也是他和林嬸子關系不太好,前兩天還因為何悠的事吵了一架,他私心裡覺得,林嬸子肯定會背着他和别人說他的壞話。
他就想着抓林嬸子一個現行,然後大鬧一場,好收拾林嬸子一頓,讓她以後不敢和自己作對!
誰知道他們說的竟是去趙家學習認字識字的事。
“聽說趙家村不少人明日一早都要去趙墨才家裡,拎着東西上門求他收自家的孩子到他家識字認數。”
“你從前對何悠那麼好,不如也拎着東西去找何悠,讓他幫你說說情。若是能把你家孩子送去學點算術之類的,以後你們家不就跟着起來了嗎?”
“我覺得他們趙家村那些人說的也對,并不是所有人識字認數後都能到城裡去當賬房、拿下那些體面的活計。”
“可若是去其他地方做工,自己會認字、會算術,那不也是個小工頭嗎?工錢高不說,還不會那麼累人!”
“更别說這些東西學回來還能教給自己家裡人。若是一家子都會識字認數,以後不管是家裡的女娘、哥兒嫁人,還是小子娶媳婦,那不都比别家容易很多!”
林嬸子卻有自己的擔憂,“可是小悠也才嫁過去沒幾天,我這就上門求他,惹了他家裡的婆母和奶奶生氣,反倒是讓他日子不好過。”
來人想得更簡單,“哎呀,你就去試一試,拉着小悠在旁邊先問一問。”
“若是小悠能幫你說兩句,你就請他幫忙;若是他幫不了,你再看看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