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老師,學生先回去準備了,等學生一切準備妥當,再來接老師。”朱九起身恭敬的朝明玉行禮,說完腳步輕快的疾馳而去。
送走了朱九朱媺娖,明玉就癱坐在了椅子上,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事情怎麼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原本朱媺娖隻是對她略有好感,想見見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如今的大明正處于“小冰河時期”,持續的幹旱和低溫的侵襲,對各地都有一定的影響,明玉一開始隻是給人看病,看不下去村民們貧困的生活,才教會他們養殖雞和兔,到後來根據當地的條件讓他們采集草藥多一份收入,再發生旱災的地方為他們尋找水源,有疫情的地方看病救人,這樣一做就是幾年,讓小神醫之名盛名遠揚。
當一個人的名聲好到讓人傳頌,更有許多人私底下立生祠牌位,這樣一個人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在皇家長大的孩子心智成熟,盡管她年紀輕輕,隻比懷夕大兩歲,與她對話時,卻像是同齡人一般,讓人如沐春風,雙方一陣試探,确定眼前的人沒有威脅以後,兩人不自覺的越說越投機。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大災大難面前,尤其是久旱無雨之時,多少生命将因饑荒而逝!
大明最後一位帝王盡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不可否認的是他有一顆愛民的心,明明有逃跑的機會,卻留下不傷百姓的遺诏在煤山自盡。
“甯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對于這句話,她深有體會,從戰亂到和平,她見到了太多的死人,有時候她甚至會想,她能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是不是因為她救人的功德,她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要是有朝廷的人參與進來,或許就有更多人能活下來。
這樣想着,于是接下來的談話就圍繞着救災展開,不管别人會不會盡力,朱九身為大明公主,要是她牽頭救災的話總會盡力的,果然,她動心了。
五日過後,朱九再一次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