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為我們提出的是質與量的紛争,信息量的增加毋庸置疑,但是這同時也為我們尋找真相增加了難度。綜上所述,在考慮當下自媒體行業的實際情況,我方認為:自媒體時代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
二輪面試相當于一場小辯論,不過是面試者一個人要面對幾個人的質詢罷了。
下面的面試官:“不否認當下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但這并不代表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您方認為現在我們探索真相的難度提高了,在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發言的權力,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其中,越來越多的人探索真相,難道我們還會離真相越來越遠嗎?”
“真相是客觀的,但當一個人一群人帶着主觀因素去讨論時,我們有理由懷疑真相的客觀性,許多人人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開始質疑别人的發言。當一個人發表了一個不同的觀點,便會遭來許多的質疑,一來二去,誰都無法确認其正确與否,甚至連發表者本身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
“自媒體容易受利益驅使,當流量與關注度可以轉化為實際利益時,自媒體平台的信息發布往往忽視真相,而追求内容的轟動效應與熱點的及時性……”
“自媒體的信息傳播往往是碎片化的,人們在自媒體平台上發布的信息通常是簡短的、片段式的,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
在面試人員的輪流“轟炸”下,覃山并不顯得慌張,他前一天練習了很多遍,大腦飛速思考,給出有力的回答,甚至隐隐有些反客為主的氣勢。面試席上的學長學姐互相交流了一下,在覃山名字後面打了個勾。
覃山看不到這些動作,但在和他同一個面試教室的女生注意到了。結束後,女生真心贊賞道:“同學,你這下穩了,剛才發揮的超好。”
覃山說:“你表現的也很好。”
“我叫邵千,”邵千大方一笑,接受了他的稱贊:“後面我們應該會經常見面,提前認識一下。”
“覃山。”
兩人也順勢加上好友。
他剛才沒有客套,邵千表現的确實非常優秀,思路清晰,有自己的節奏,看得出來辯論能力很好。
面試結果要等幾天才會發短信通知,覃山回到寝室,差不多到下訓時間,他給常西發了消息,順便把桌子上的昨晚看的筆記和資料收拾好,輕輕呼出一口氣。
覃山為這次面試做了很多準備,光筆記和資料就有好幾張,他知道一輪面試刷下來很多人,二輪面試隻會更加嚴格。
-
周一鳴手上轉着帽子,不過,是覃山的,說話時有種自己運氣真好的感覺:“多虧有覃山啊,你們是不知道,他當時跟神仙下凡一樣遞給我帽子,不然今天肯定要完。”他頓了一下,說出自己的想法:“你們說……這是不是就叫傳說中的緣分啊,上次那事兒也是被他碰到了。”
經過這幾次的事,周一鳴對覃山的好感度噌噌往上升,已經單方面把覃山作為自己的好兄弟了。
他們剛從食堂出來。
林嶼一直低頭看手機,聽到這話擡頭看了他一眼,沒說什麼。
“你倒是跟人家挺好。”鐘源道。
“那說明我人緣好,運氣好,俗話說的好,出來混多個朋友多條路,況且還這麼帥。”周一鳴得意完,又說,“不過……我這帽子怎麼還他?他說他上午去辯論隊面試,下午應該要用。害,之前也沒留個聯系方式。”
“對啊,咱也不知道他到底住哪個寝室。”
周一鳴:“要不在宿舍樓底下等他?”
鐘源:“萬一結束得早,人家早回去了呢。”
“給我吧。”林嶼懶得聽他們倆盡想些沒用的辦法。
兩人:“啊?”
林嶼說:“他住我對門。”
他裝作沒看到兩個人殷切的想聽他下文的目光,直接從周一鳴手上拿了帽子,往寝室方向走。
D423。
常西看到消息後直奔覃山寝室,他來的次數多,慢慢跟寝室裡的其他人也熟了起來。
此時正和楊憶凡說話。
“笃笃——”外面響起清脆的敲門聲。
覃山離門近,他起身開門,在看清門外的人後,臉上閃過一瞬驚詫。
林嶼好像覺得覃山眼神有些驚喜,見他沒吭聲,挑了下眉:“不是你的?”
屋裡的人看見覃山一直杵在門口,常西問:“覃山,誰啊?”然後他自己往門外看去:“林嶼?”
常西自上次覃山提過兩人住對門後就沒怎麼在意,直到這時候才忽然想起,他也走到門邊,說:“還真的是你。”
林嶼:“我來還他的帽子。”
覃山才想到還沒回答他的問題,慌忙說:“哦,是我的,謝謝。”
我很吓人麼?怎麼每次都感覺呆呆的。
林嶼沒多說什麼,還了帽子就走。
常西看着他走進對面寝室,問覃山:“帽子是怎麼回事?”
“早上碰到周一鳴沒拿帽子,就借給他了,估計是他沒我的聯系方式,林嶼才順手過來還的。”
“這樣啊,我還以為你倆背着我聯絡感情了。”常西開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