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覺前,祝如意掙紮着用最後一絲力氣把視頻剪輯了一番,發到了錦花論壇和永安文創的微博上。
柳杏杏拍得雖然模糊,但木符自燃,空氣中不似人聲的尖嘯都拍到了。
有這麼好的符箓,還不趕緊來買?
有這麼好的同事,還不趕緊贊歎?
當然這個是發在論壇的,發在微博的就隻有一段靜音舞劍畫符的視頻,不長也就十五秒。
永安堂畢竟是個賣文創的,平時也會發一些民俗科普文章,她絞盡腦汁解釋了一番劍符的曆史。
至于她本人也就露出了幾個貼符的背影,祝如意自己看着倒是挺好看的,然而,人間事最常見的就是事與願違……
被李煦沒收手機前,祝如意窩在被子裡悄悄給數字君打了個消息,問他要賬号密碼方便彙款,她打算分四萬過去。
處理完喜喪神後,她心裡隻有一個想法:誅邪五雷符真不是鬧着玩的,說化塵灰就化塵灰。
所心裡那點要分錢給數字君的肉痛也沒有了。
數字君良久才回:“不用。”
祝如意可不願意欠人人情,道:“你不分紅,幫我幹什麼?”
數字君說的話是祝如意沒有想到的,他道:“家兄曾受永安堂恩惠,投桃報李,不必客氣。”
“……”祝如意不信,她媽要有這個本事幫這些有家傳的子弟,還用得着到處找師父嗎?
沒想到數字君真的不要,還幽默了一下,道:“你實在不信,就當成你誠心誠意地發問了,我就大發慈悲地告訴你吧……”
祝如意還沒想好怎麼回呢,打算去醫院上夜班的李煦看見孩子房裡微亮的藍光,抄手就拿走了手機,道:“好好休息,要尊醫囑。”
祝如意很想說她已經決定,一直沖浪,過又短又浪的人生了。
但在李煦的眼神威壓下,卒。
——
永安堂雖然隻重開了兩個多月,但在方圓街居民心裡已經有了一些印象,像前段時間城區流行走黴運、打群架,永安文創供應了鄉下偏方,比如鐘馗糕。又提供了一些土辦法比如配戴符禍娘,也算共克時艱。
加上一些學生經常一拖二帶着家長過去,慢慢的永安文創的存在感提高了不少。起碼幸福小區百分之六十的人都知道了家門口有個神神叨叨的店鋪,據說還有點靈。
一些居民還喜歡下午帶着孩子貓狗過來跟祝如意說兩句閑話,人家長得好嘴又甜,以前還是這條gai個子高、分數高、飯碗端得高的“三高”人士。
陪孩子過來買冰糕閑着也是閑着,幹脆說“小祝,給毛毛講下這道題吧。”“小祝,給豹豹講下怎麼定點撒尿吧。”
一個暑假下來,祝如意開玩笑地跟家長們說:“哎呀,再做下去我都敢壓一下明年的高考題了。”當然,寵物培訓師的錢也可以小賺一下。
永安堂乍一關門,大家都有點不習慣。
每天祝大山和方晴都會出來散步,期間就有人拉住兩口子,目露憂慮:“孩子不在,吃牢飯去了嗎?要不要我們集體錄個口供把人保出來啊?”
别看他們說話毒,但擔心是真擔心。
前幾天被抓的那幾個出馬仙,最後被查出來亂開草藥請人上身,人都吐白沫了他還在那邊說是“祖宗上身的正常流程”,搞得好幾個家庭家破人亡。
好些網友都說要把這些害人不淺的出馬仙丢到南北泡菜國交界處讓他跳,零負擔處理國内雜碎。
永安堂因為最近出了點風頭,除了信的也有不信的,像梅豆豆的奶奶吳老太,因為給孫女兒下咒,鬧得梅豆豆一家在小區另租了一套房住。
吳老太氣得沒事就到處說:“就是騙人的,騙子,信了要倒血黴!”
這麼一來就有一些人群以為永安堂在搞一些不為人道的封建迷信,還琢磨着寫舉報信。
舉報的消息不胫而走,轉眼就傳到了對永安堂抱着一點善意的人群中。
衆人都很無語,永安文創隻是個文創店,買的東西有用也是口口相傳,小祝又沒有說什麼一定有用!就是到局子裡,他們也有話說!
人正擔心呢,好端端的小祝突然關門了,他們很難不往哪邊想。
祝大山聽得滿臉黑線,他本來是打算憋住的。畢竟孫女外号一點也不靈動秀美,見有人懷疑如意吃牢飯去了,當即跳着腳把自己每天早中晚三次搜索孫女相關詞條搜出來的視頻轉發到群裡。
又故作不經意地在衆人面前點開錦花民俗藍v的轉發。
錦花市有幾千年的曆史,雖然從來沒有做過都城,但在兩千五百年前取名叫“錦花”後就再也沒有變過姓名。
這樣的城市全國上下也隻有一個“錦花”。所以錦花市民俗文化很繁榮,民間有不少大v吃這碗飯,不過也就在本地有名,出了市依然沒人認識。
像轉發祝如意舞劍貼符的“我愛民俗”就屬于本地名人,她媽在永安堂買過鐘馗糕。
民俗隻是一種愛好,科學才是生活。“我愛民俗”擔心怕老母親上當受騙,私下對永安堂就很關注。
但她萬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還會見到“劍符”!
激動之下,“我愛民俗”轉發了永安文創科普“劍符”的博文。
真情實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