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嘩啦啦。
7:01,甯琤把水龍頭關掉。
想這麼多壓根沒用。他一非光明小學教職工,二非某個小學生的家長,壓根沒有進到隔壁打探情況的機會。
相比之下,還是待會兒買菜的時候找物管會投訴的事兒更适合他。
事情進行得還算順利。他在值班室說起“昨晚看到驿站”的時候,工作人員已經皺起眉頭。再說到“聽人說小區生活指南裡多了新内容”時,對方更是臉色驟變,一下子湊到甯琤面前,急切地問:“這位住戶,你确定嗎?”
甯琤不習慣和人這麼近。他上半身往後傾,腳也跟着退了數步,把雙方拉到安全距離了,這才回答:“當然确定。袁代表,”這麼叫是因為對方正是小區裡的業主代表,“你要不要自己過去看看?”
“是得看看。”袁代表憂心忡忡地說,甯琤似乎還聽到對方念了一句:“這次怎麼這麼快,難道……”
記起自己面前還有個人,她趕忙收住聲音,又把要走的甯琤叫住,“等等,先生。”
甯琤疑問:“怎麼了?”
袁代表左右看看,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桌面被她的動作翻得亂七八糟,一個長方形的茶包盒子被推到最前面。過了足足兩分鐘,她終于抱着一個本子叫道:“找到了!先生,你前面反映的内容得做個登記。不用你寫,我寫完你簽個确認就行,可以匿名。呃,你趕時間嗎?”
眼看甯琤拿起手機看屏幕,袁代表有些擔心地問。
甯琤搖搖頭:“沒關系,我等你。”
一直到他簽好字,袁代表才松一口氣,目送人離開。
又把桌子上的茶包盒重新收好,喃喃自語:“對着‘盒子’沒反應,看來沒被驿站污染。也對,按照剛才說的,昨晚他根本沒有真正接近驿站。呼,是件好事兒。”
說着話,她随手把剛才千辛萬苦找到的本子扔到一邊兒。
話分兩頭。投訴過後,甯琤前往距離明月灣有一條街距離的農貿市場。
小區倡議居民們食用新鮮食物,這也符合傳統健康飲食觀,哪怕甯琤私下覺得吃得不新鮮點也不會出事,明面上他還是選擇遵從。
隻是買菜的時候,他不免又想到聞淙,繼而犯嘀咕:“那家夥今晚會不會又來?”
要說歡迎對方吧,肯定談不上。可真來了的話,他還能把人趕出去嗎?
《明月灣小區生活指南》第七條: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當鄰居真誠向您求助時,不妨熱情給予幫助,讓友善互助在小區蔚然成風。
甯琤昨天對新鄰居說的話不是客氣,而是又一條居住在此地的要求。想到這兒,他臉色不太好看,可還是買了比往日多一倍的菜。
再回小區的時候,甯琤特地去公告欄邊看了一眼。
物管會動作倒是快,眼前的指南明顯是新打印出來的時候,散發着油墨的味道。
他快速将整篇都掃了一遍,關于邀請居民聽鳥叫的内容果然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天氣轉涼,在家時請關好門窗,防止寒氣侵入屋内”。
用關窗來隔音嗎?
甯琤眉尖挑了挑,沒再停留。
回家,做飯。
吃飯,工作。
真開始忙碌,一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轉眼來到傍晚,雖然心煩意亂,可甯琤到底多備了些菜。隻是随着時間推移,他又開始覺得自己多慮。光明小學下午五點半放學,這會兒已經快要七點。聞淙到現在都不出現,多半是決定今晚住在學校宿舍。
——榴花市這地方,總是說什麼來什麼。
甯琤剛剛決定自己今晚努力一下、多吃點東西,就聽到了“咚咚咚”的聲音。
有人在敲門。不對,應該說“砸門”了。聲音越來越大,頻率也越來越快。
甯琤喉結滾動,沒有應聲。
“拜訪鄰居時,請主動告知身份”也是明月灣生活指南裡的一部分,外面正敲門的存在顯然不知道這點。
等等,聞淙是不是也對指南内容很不熟悉?
甯琤糾結了下,還是走到門邊。這時候,外面的“咚咚”動靜更劇烈了,屋門也跟着“咣咣”的晃動起來。
外面的人終于發出了聲響,“哥,是我,是我,我回來了——
“我好餓,晚上能不能在你家吃飯?”
在按下門把手前,甯琤眼神一動,先重複了早上的動作,緩緩湊向貓眼。
眸子對準門外的一刻,他不能說是毫無心理準備,瞳仁卻還是猛地收縮。
紅色!
清晨的想象成為現實,聞淙身上竟是大片大片殷紅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