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卡麗熙,但是這隻是相對那些好的盔甲而言。人們的裝備和盔甲總是根據個人的地位和财富而不一樣的。
像貴族和騎士,通常會穿着鎖子甲或者更高級的闆甲,阿拉克彎刀除非使用者力氣很大,角度刁鑽,否則的話,并不會對鎖子甲和闆甲造成什麼傷害。
但是普通士兵,他們隻是穿着較為簡單的盔甲,如硬皮革或者部分鎖子甲。這些裝備相對來說更為便宜,而且易于獲得。
至于步兵,他們的穿着一般是皮甲或者布甲,這些裝備較為輕便,适合長時間行軍和戰鬥。
多斯拉克人的阿拉克彎刀,雖然無法一下子穿透那些貴族和騎士們的盔甲,但是它們可以輕易的穿透人的□□,且靈活性很強,
除此之外,多斯拉克人還不穿盔甲,這樣的話,他們的移動速度相比維斯特洛的那些騎士們更快,多斯拉克人可以在不斷的前進沖刺中殺死更多的步兵。”
達瑪默念,輕騎兵。
多斯拉克人不穿盔甲,他們認為躲在盔甲後面是懦夫的行為,所以他們戰鬥時一般是彩繪皮背心和馬鬃綁腿,甚至很多人連皮馬甲都不穿,直接赤、裸着胸膛,隻穿一條皮褲。
而維斯特洛大陸的那些貴族和騎士,更偏向于重騎兵,裝備比較重,武器通常是長劍或戰錘,用于沖鋒和近戰。輕騎兵和重騎兵相比,重騎兵的成本更高一些,因為他們不僅需要昂貴的堅固的盔甲和馬匹,而且還需要日常的複雜訓練。
但維斯特洛的這種形式,也并不是完全的重騎兵,那些貴族和騎士頂多會在自己身上穿着盔甲,但是達瑪記得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很多重騎兵不僅僅會自己穿着重型盔甲(如闆甲),而且他們也會手持盾牌來保護自己,并且他們的馬匹通常也會穿戴裝甲。這樣的保護力度會更大一些。
達瑪想,重騎兵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的陸軍之王。除了傳說中的槍陣最多可以和重騎兵同歸于盡之外,重騎兵無堅不摧,隻有重騎兵才能殺死重騎兵。
如果能以十名步兵的代價去殺死一名重騎兵,就可以說是賺的。若是以5名步兵的代價殺死一名重騎兵,那便是大勝。
但是重騎兵的缺點也很明顯——損耗太大,成本太高。一般來說,馬匹所消耗的補給是人的5倍,而重騎兵的标配是一人三馬,一個重騎兵所消耗的補給就是普通步兵的16倍。
她思考,或許她以後可以配備少量的重騎兵,因為雖然補給損耗太大,但是優點也太過誘人了。
達瑪回想前世了解過的那些,一般說起騎兵,人們的腦海中呈現的便是蒙古鐵騎。
但實際上,早在奴隸社會的殷商時期,便有騎兵。殷商廢墟中就有一人一馬和随身武器裝備的騎士坑,還發掘了大量的殉葬馬坑。商代不僅僅有騎兵,而且還有專門管理相關的官職:多馬衛等。
并且在春秋時期,已有千騎的作戰記錄,如公元前636年,秦穆公送晉公子重耳返國時,送以“疇騎二千”,意為精選過的等類相同的馬。
(重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他是晉國第二十二任君主,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因晉國内亂,被迫流亡國外,後來在秦穆公的支持,最終得以回國即位,之後秦晉兩國常常聯姻,俗稱秦晉之好。像我們今天的節日,寒食節,便是重耳為了紀念自己的下屬,介子推,火燒而死所設立的,在清明前的一兩天,不開火,吃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