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心思各異,福晉沒忘多提一句,“爺,等阿哥們滿月宴那日,也由李格格陪在妾身身邊吧。”
胤禛一聽這話,哪還不明白福晉對李氏滿意極了,至少李氏做得比宋氏這個本該承擔起側福晉責任的側福晉做得好。
思及李氏,胤禛心裡多了絲溫情,“福晉,爺記得李氏陪了爺有十四年了。”
“是。”福晉不知四爺為何突然提及這一點,不過李氏确實是最早進後院的那批人,“宋氏進門兩月後,李氏便進門了,細細數來,也确實十四年了。”
都這麼多年了啊,福晉心裡感歎,看在這些年的份上,即便那些格格一連生下阿哥,也不可能像李氏那般被他們夫妻倆一緻決定給了側福晉的待遇。
人心非鐵石,她對李氏怎會沒有一絲感情。
“李氏這些年為爺生下三個格格,待爺一心一意,待福晉處處尊敬,再過幾年,大格格就得商議婚事了,生母身份太低也不好看。”
“爺的意思是……”福晉反應過來了,四爺這是打算将李氏提為側福晉?
這倒是不錯。
一個對當家主母毫無威脅的側福晉,福晉覺得挺不錯的,打擊宋氏氣焰是一回事,更主要是讓那些生養了阿哥的格格沒了觊觎側福晉之位的機會。
她親眼目睹了宋氏當上側福晉後的種種猖狂之舉,自然想這第二個側福晉最好是對她恭敬的,不說恭敬,那也得是跟她合得來的,況且有子的格格成為側福晉後,總是不知天高地厚,她不想後院再來一個宋氏。
“隻是不知皇阿瑪可會同意?”福晉唯一擔心的就是李氏隻生養了三個格格,沒有家世,還是漢軍旗包衣出身,皇阿瑪不會同意讓李氏成為四爺第二個側福晉。
更重要的是,四爺還是貝勒爺,唯有和碩親王能有兩位側妃,郡王和貝勒僅有一位側福晉。
順治帝長大成人的子嗣都封了和碩親王,同為皇子阿哥,福晉相信四爺遲早有一日也是和碩親王,但四爺目前為止還是貝勒,這越矩冊封,皇阿瑪向來最重視規矩了。
胤禛并不覺得這是問題,“皇阿瑪早年還說封四妃,但何時不是五妃了。”
顯然胤禛這個兒子背地裡說自家皇阿瑪說得毫不心虛,“五弟至今也是貝勒,側福晉瓜爾佳氏進門後,格格劉氏給他生下長子長女,他向皇阿瑪請示冊封劉氏為側福晉,皇阿瑪照舊默許了。”
不過是先斬後奏,先定下兩個側福晉,日後升為親王後不再冊封側福晉,道理都一樣。
别的兄弟不好說,但他們作為妃位的長子,日後的親王之位要是确定不下來,那别的兄弟也不會比他們更好了。
“那便依四爺所言吧。”福晉心情暢快,有關李氏封側福晉的事上,她不會說半句反對的話。
“明日爺去遞折子。”
胤禛一錘定音。
……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康熙帝就看到了自家四兒子的折子。
反反複複地看,這才确定老四沒遞錯折子,“李氏是漢軍鑲白旗包衣,進府日子已有十來年不錯,但子嗣僅是三個格格,老四怎會為李氏破格。”
康熙帝并不覺得自己兒子多封一個側福晉是什麼大事,又不是尋常的貝勒爺,他兒子肆意些也無礙,他養兒子又不是讓他們縮頭縮腦的,隻是老四向來守規矩,這‘越矩之舉’竟是為了後院一個身份不顯的格格。
他得找來老四問問了。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
“起來吧,老四。”康熙将折子攤開放在禦案上,“你跟朕說說怎麼突然想提拔側福晉了?”
胤禛拱手,“皇阿瑪,李氏為皇家開枝散葉,再過幾年爺的大格格就到年紀了,生母身份太低不好看,爺就這三個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還望皇阿瑪同意。”
康熙帝雖不是十分寵女兒的,但對自己實際上的長女頗為看重,即便是在準噶爾之戰中,都不忘百忙之中抽出空來看兩眼和碩榮憲公主。
這會兒倒能理解老四疼愛大格格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