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的這些小心思春芽并不知道,蘿蔔幹腌好之後,春芽趁着土地沒有上凍,叫上二春和三春一起把藕塘起了,半畝藕塘收了上百斤蓮藕,還不算池塘裡留下作種的。這蓮藕是個新鮮貨,靠山村人來看個稀奇,也有人家買了兩塊回去吃。林記老闆來學烤鴨時留意到春芽家裡有荷塘,早就定了要。等春芽蓮藕挖出來,林老闆趕了車運了五十斤走,剩下的春芽便不再賣,宋鹽菜裡面添了一個新菜——炸蓮藕圓子。蓮藕圓子更軟糯一些,喜歡吃的人更多,不出一個月春芽的蓮藕便用光了。
宋老四知道春芽手裡有地忍不住來對她說:“春芽,我看你這藕塘還可以擴大點,明年多種一些蓮藕才好。”今年春芽第一次種蓮藕,夏天藕尖剛長出來,春芽知道能吃還是舍不得吃,就這樣才收了百十斤。蓮藕是個稀罕物,林記來買直接出了五個銅子一斤,比種地劃算多了。
春芽算了兩回賬也覺得蓮藕可以多種一些,趁着農閑,春芽幹脆把另外一畝旱地也挖了半畝池塘出來,藕塘左邊種下去大半年的橘樹苗又挖了出來,隻是為了方便将新挖的池塘和藕塘連成一片。
宋大伯娘看着春芽重新移栽橘子樹歎道:“這橘子樹也是命長,你折騰它們多少回了還能好好長着。”
春芽看着新挖的池塘還有兩面空着,正琢磨種些什麼呢,聽到宋大伯娘感慨便問道:“伯娘,我們這裡能種棗樹嗎?”
“不太行,棗樹江北行省靠北邊聽說有人家種,我們這裡種不好。”大伯娘如今也舍得買點蜜棗知道得比較多:“你要是還想種果樹把我院子裡的挖過來,幾個小猴子天天爬,我也嫌煩了。”
春芽聽了低着頭笑,知道大伯娘年年念叨着果樹苗怎麼還不快點長,每年入冬前補肥緊張着呢。春芽想了想,決定柿子樹旁邊補種三棵柿子樹,再托春芽捎兩棵青梅回來就差不多了。
春芽忙着開挖藕塘,種植果樹,宋大伯家裡卻辦起了喜事,青山娶媳婦了,娶得還是縣城的姑娘。
宋大伯娘等過了秋收,趕在入冬之前将孫媳婦娶了回來。張家小女兒作為青字輩第一個媳婦,又是城裡姑娘,嫁進來靠山村人都稱呼她作“城裡新婦”,仿佛她不是宋家新婦。
城裡新婦帶來的嫁妝是一個磨盤還有點豆腐的方子,新婦嫁進來不久就在廂房收拾出一間屋子安置磨盤,年底宋大伯就開始在靠山村賣起豆腐來,四春也從侄媳婦這裡拿了豆腐去賣。城裡新婦很快換了稱呼成為豆腐娘子。
這一年就在出風頭和忙碌中過去了,春芽賺了不少,花出去的更多。年夜飯之後春芽帶着柱子算賬,柱子看着今年不過積餘了三四十個銀元不免嘟囔:“怎麼今年越賺越少了?”
柱子拿了賬本重新打了一遍看着二春媳婦三春媳婦那裡都是幾十個銀元的工錢說:“大姐,明年我們自己幹吧?”
春芽聽了柱子的話半晌沒說話,隻讓他将庫房裡兩畝糯稻算了價錢出來。柱子這樣一算才滿意了些。
春芽同去年一樣拿了兩個銀元給柱子,自己和春苗的荷包裡一樣添置了兩個銀元,木頭林子去年戴了半天的荷包再次拿出來,裡面加上兩個銀元再次系在了腰間。
“明年開春我想要桃樹移到後院去,地裡好好種莊稼。”春芽收好錢匣子說着來年的打算。桃樹有半人高了,如今還在旱地裡就有點礙事。後院果樹多,春芽想,自己如今沒有多少時間種菜,不如後院全部種了果樹。
“也好,等化凍了我就和二哥去把桃樹挖出來。”柱子想了想問:“大姐你想種哪裡?”
“就種在藕塘後面吧,哪裡平日也不會繞過去,桃樹種得間隔遠一點,中間留下漚肥的位置。”春芽想了一會說道:“明年把竹子再多種一些,沿着後院和鄰居家裡分開來。”
“好,王家也不回來,他家後院長滿了草,是要隔開來。”柱子點點頭。
“地基已經買好了,這次我想蓋青磚瓦房。”春芽又說,“過兩年房子蓋好了我們搬出去,柱子也可以成親了。”
柱子聽了一呆,連忙說道:“大姐,這就是你的家,你不用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