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認了山南确實适合遷居之後,楊正卿和姜時月一行人沒有過多停留,第二天就回到了山洞。
毫無懸念地,每人還背回來滿滿一背簍山貨,而且外加一頭野豬。
野豬是楊正卿和護衛合獵的,姜時月這次帶的弓箭沒怎麼用,她其實不喜歡打獵,除非萬不得已,過不下去了,或者沒有别人,隻能她自己來。
但凡有别人代勞,她很願意樂享其成。
山北難民增多,野獸也被趕到了山南,這次是虎子第二次去山南,不難看出,它十分喜歡山南,因為在這裡它總是能輕易地捕到野兔。
山南現在除了他們幾乎沒人,所以姜時月可以放心地讓虎子在森林奔跑。
蘑菇是撿不完的,但是怕太多會壓壞,他們一人隻撿了小半簍,空出的地方就裝了諸如山藥蛋、山藥、闆栗、松子、竹筍之類不會被壓壞的硬貨。
對了,還挖到兩棵野山參,看大小足有二十年的樣子,都是楊正卿挖到的,他似乎在這方面很有點天分。
人參不是平常之物,姜時月要他自己留着,楊正卿竟有些生氣。
“你當我是少兩棵人參的人?”
姜時月默默收下了。
好東西誰不喜歡,人家是大将軍,一兩棵人參對他來說确實不值一提,是她狹隘了,穿越過來這才過了幾天苦日子,竟就開始想象不到有錢人的生活了?
就要往死裡薅他才對!
硬的山貨可以存放,菌子太多卻是會壞,帶回來的野豬雖然不大,但也差不多有一百來斤了,他們這幾個人一天兩天也吃不完。
所以姜時月決定去一趟桃源村,一來把吃不完的菌子和豬肉帶去半賣半送,換點其他易于存放的東西回來,二來也想去問問他們關于遷居到山南的想法。
雖然他們現在住的那個天坑式山谷看起來還不錯,但他們賴以生存的一切源頭就是那個小瀑布。
一旦小河斷流,瀑布也将消失,桃源村到時說不定也會幹旱缺水。
以她以往的性格,桃源村的人未來怎樣根本就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但這段時間以來,她時不時和桃源村的人互通有無,已然把他們當作在山裡的遠鄰。
她無法袖手旁觀。
雖然楊正卿也肯定會去和他們講明利害關系,但她想着早一日告訴他們,他們也能早一步做打算,畢竟資源有限,桃源村的人和山裡不認識的難民在她這裡還是有一個親疏區别的。
“要不要先給你在那邊圈地你一塊地?”楊正卿問她。
圈地幹嘛?姜時月不解地看她。
“傻了吧,以後那邊人會多起來,你先占個好地方,以後想蓋房還是想種地都可以。”他又補充,“就算不去那邊蓋房種地,留一塊山用來撿菌子也可以。”
他現在也不說撿蘑菇了,和她一起稱蘑菇為菌子。
她想了想,覺得他的提議還不錯,再一想,想要圈地也得有本事。
要麼是足夠多的人守着,楊正卿的人就算守得了一時,等赈災回京,說不定山裡那些人眼紅她,合起夥來針對她欺負她都有可能;要麼是建圍牆圈起來,那她成什麼了,地主婆?
她山頂的房子都還沒蓋起來呢,就跑去别的地方為了圈一塊地建一圈圍牆?
還是不要了,太累。
而且樹大招風。
她就在這虎爬嶺鮮為人知的山洞住着挺好的,而且山頂還有自帶花園泳池的大平層,站在上面,可以一直望到山南很遠的地方。
以後人們都到山南住着了,她逛集市也更近,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
當天晚上在山洞指導廚衛做了一頓豬肉炖枞菌,搭配大米飯,好吃又管飽。
第二天姜時月和楊正卿一行人一起出發。
走到山下,路過龔大偉的房屋時,高達進去将正在喂雞的龔大偉叫出來一起走。
龔大偉現在是桃源村和姜時月之間的聯絡人,他現在已經痛改前非,深受桃源村人歡迎。
高達不善言辭,每次去桃源村都會叫上龔大偉。
楊正卿這次将王映雪也帶了出來,不管王映雪如何哭鬧,他都決定派人将她送回京。
所以山洞不必留人,姜時月喂了豬,鎖上門後,就帶了虎子出發了。
楊正卿這次并不和姜時月一起去桃源村,而是要趕往驿站。
雖然已經初步确認虎爬嶺以南适合耕種,但遷居是件大事,要百姓重新開荒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且此事涉及人員過廣,還關系到賦稅和戶籍的問題,他要寫信給皇帝奏表,得到同意後,再調兵過來山裡先做一些準備工作,才能開始遊說周邊村鎮的百姓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