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理解她的。
比如,兩個支持她的舍友。
潘嶽:【如果你誤會一個人,他來找你解釋,你就會改變嗎?】
朱時宜:【有道理的話,我會。】
【還會覺得很抱歉。】
潘嶽:【什麼才叫有道理。】
朱時宜思索:【就大家公認的那些。】
潘嶽:【公認的标準是什麼。】
......
審訊犯人呢。
心情一下跌到谷底。
朱時宜:【是有素質的人的共識。】
潘嶽:【确實。】
【有的人,沒素質。】
恍惚間又好了些。
朱時宜:【支持。世界上就是會有這種不講道理的紗布。】
【許願一輩子不碰上這種人,但不可能。】
潘嶽:【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善良。】
朱時宜眸間一動。
她覺得他忽略了兩個字:【像我?】
她這不是自戀,是事實。
自戀的,事實。
說完把自己油到了。
朱時宜:【人太敏感,有時候,也想自己别這樣,白受委屈。】
潘嶽:【理解。】
潘嶽:【所以,求同存異。】
朱時宜擺爛:【求不出同,隻有異。】
潘嶽:【博弈。】
朱時宜:?
他在說什麼。
好像人機。
朱時宜知道這個詞,學過的,經濟學。
她為數不多記住的知識。
......當時以為能用來提升打牌勝率。
對方忽然撤回這條信息。
而朱時宜的信息已經發出:【囚徒困境。】
她裝模作樣吐出個名詞。
......有零個人知道這是在說什麼。
博弈論的經典模型。
因為,她隻記得這個詞。
啥意思,忘了。
潘嶽:【你也知道?】
她也不知道她知不知道。
但嘴硬,裝都裝了:【我知道。】
說完她就去百度。
......太長。
人話就是:兩個囚徒,互相獨立,指控對方稱為背叛,保持沉默稱為合作。
A合作,B合作,兩人一起蹲局子2年;
A合作,B背叛,A蹲局子10年,B出獄;
A背叛,B合作,A出獄,B蹲10年;
A背叛,B背叛,兩人一起蹲8年。
這麼看來,對于集體而言,最好的選擇是第一個(2年),最差的結果是第四個(16年);
可誰也不知道對方會選什麼。
對個人而言,選讓對方進局子,能夠得到最大的利益。
所以兩個人都這麼選。
所以AB雙雙遭殃。
那,潘嶽是想說,選擇合作,互相理解,相互信任,各退一步,才能實現集體利益最大化?
可現在,對方擺明不合作,求不了同。
對方那個B已經選了背叛。
那她這個A,不選背叛,就隻能單獨坐大牢。
潘嶽:【所以你知道怎麼選了?】
朱時宜:【能不坐牢嗎?】
潘嶽:【現在選什麼,都得坐牢。】
顯然,他們這牛頭不對馬嘴的消息,竟然同頻。
朱時宜:【沒得選,隻能選最爛的情況了。】
一起蹲八年吧,互相怨恨,大爺滴。
潘嶽:【對于囚徒,這是最差的。】
都怪那三個B。
【可你不是囚徒。】
眼底怨意一頓。
【在人際關系裡,相互背叛,一拍兩散,同樣平衡。】
朱時宜腦瓜子嗡嗡的。
所以,潘嶽拐這麼一大圈,就是想告訴她。
互相讨厭就完事兒?
她恍然大悟。
本來就是這樣,互相讨厭,就完事。
潘嶽:【囚徒困境的破解方案,叫納什均衡。】
朱時宜:?
沒完了,又要上課。
也不知道潘嶽有沒有談過戀愛。
他和女孩子交流,就是讨論經濟學原理嗎?
對方正在輸入中。
她裝聾作啞,不想聽,不接話。
對。
她沒有選擇犯錯,是别人覺得,她有錯。
要是覺得自己不對,她自己會改。
對錯,本身就主觀。
何必讓别人定是非?
她希望雙方都選合作,所以才主動解釋。
可對方選了背叛。
在她的價值體系裡,這種情況。
是她們沒素質。
而在對方的價值體系裡,她也是沒素質。
所以,雙方互相讨厭,就是最平衡的結果。
朱時宜再次掏出興奮嗎喽。
師父!徒兒悟了!
對方發來一段話,朱時宜還沒精力看。
她就該這樣,心無旁骛地。
朱時宜:【直接罵!爽罵!大罵特罵!】
去個屁的愧疚感和自省品質!
這才回頭,看潘嶽的信息:【遵循獎懲機制。】
這老闆又哪出?
朱時宜仿佛看到,潘嶽公司的員工,上個牛馬班,還有條條框框的機制。
遲到,扣100;
早退,扣200;
......
獎懲機制,像在管理黑名單敵人列表。
潘嶽:【對合作者,投桃報李;對背叛者,一報還一報。】
别人怎麼對你,你就怎麼對别人。
很簡單的道理。
朱時宜回想。
她總是,别人對她不好,就覺得是自己做錯了;
然後對别人更好,寄希望于對方也能給予她同等回報。
是她親身告訴對方,你對我不好,我會對你好。
......
許是時間的推移,又或是今日的蘇醒。
朱時宜,終于明白其中含義——
别讨好。
要有,被讨厭的勇氣。
她瞎挑了個抽象立正表情包:[是,阿sir!]
朱時宜:【現在就去學吵架。】
她猛地拉開床簾:“師父們!傳徒兒幾個吵架技巧吧!”
“幡然醒悟了?”徐夢瑤慈祥地勾着唇,像看自家閨女。
“不要自證,多反問;”
“沒話講就一直重複;”
“實在講不出話,就沉默蔑視;”
“讓别人陷入你的邏輯,氣死她們!”
“沖鴨朱時宜!”
徐媽倪媽一唱一和。
朱時宜用意念給自己額頭綁了條紅帶:“且看我大殺四方!”
跟上趕着送點實踐機會似的,那群裡消息竟然在這時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