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項羽看上去是真有些不太聰明的樣子,他摸了摸腦袋恍然大悟道:“好像也是哦。”
項梁絕望的閉上了眼睛不忍再看,再一次被自家的蠢貨侄兒給氣的無語子。
我的侄子啊!你可真是個奇葩!有你絕對是我的福氣!
哈哈哈哈!他劉邦才是最終的勝利者!
劉邦在呂雉嫌棄的目光下吹了一個又響又長的口哨,再美滋滋的喝兩口小酒,哪怕身披龍袍也被這一連串的動作弄得威儀全無,但他全然不在乎,對着呂雉不停的吹噓自己的功績。
“朕打赢了項羽才取得了大漢的天下,皇後你現在才能坐在這長樂宮中,這都是朕不畏艱險,奮鬥拼搏的結果。他項羽再是神勇無二又如何,還不是成了朕的手下敗将?”
“這是大漢江山,是我劉氏的天下,觊觎者,隻有死路一條。”劉邦意味深長的看着呂雉,明明沒有題名道姓,但呂雉卻是心裡驟然一緊,總覺得劉邦這句話是在告誡她。
呂雉收斂了情緒,低垂下眉眼,輕聲附和道:“陛下說的是。”至于她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項羽性格狂妄,暴躁又多疑,所以才會輕易就中了劉邦和陳平的離間計,逼走并氣死了他最衷心的謀士範增。有的時候卻又顯得優柔寡斷,該心軟的時候心硬,該心硬的時候又莫名其妙的心軟,就比如鴻門宴的時候,如果項羽聽了範增的建議,幹脆利落的殺了劉邦,也不會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了。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評價項羽: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也是我們後世之人所公認的,他是曆史上唯一一個憑借自身的神勇,改變戰場局勢走向的男人,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确是毋庸置疑的出色的軍事家。
他出色的天資讓他不屑于走陰謀詭道,行事也偏向于光明正大,所以最終會輸給時而無賴時而狡詐的劉邦也就不足為奇了。】
黎蘇蘇神情一頓,想到曾經看到過項羽和劉邦楚漢之争過程中不知真假的一二事件,猶豫了下,還是準備講述出來,但是,但是有些注意事項還是需要提前說明的。畢竟時隔千年,衆說紛纭,是真是假她也沒有證據去證明。
【UP主知道,比起正史,大家更關心和喜歡的還是野史。畢竟正史不一定夠真,但野史一定夠野。漢朝之後的朝代一直都不降史記視為官方正式,認為裡面邏輯不通的地方太多,司馬遷太過胡編亂造。所以UP主就那麼一說,大家也就這麼一聽,就當聽個樂子吧。
關于劉邦和項羽之間,最出名的野史應該就是分我一杯羹和踹兒女下車的典故了。
據說楚漢之争時,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對峙,事成膠着之态,項羽擔心長期與劉邦對峙會對他不利,為了逼劉邦投降,項羽就把刀架在劉邦的父親劉太公的脖子上,威脅劉邦說,如果劉邦不投降就把他爹殺死并煮成肉羹。而劉邦不愧是無賴的代表人物,面對此情此景,他仍然不見動容,隻是回答項羽:我們兩人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如果你一定要殺了他并煮成肉羹,那麼請記得分一杯羹給我。
這下項羽徹底傻眼了,他根本沒想到劉邦會是如此無恥之人,連親爹的性命都毫不顧忌,卻又對此毫無辦法,隻能放棄殺死劉太公的想法。
還有一次是項羽在彭城之戰大敗劉邦率領的漢軍,把劉邦吓得倉皇逃竄。不知為何劉邦的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當時也在馬車上,為了減輕馬兒的負重,讓馬車的速度更快,以便劉邦逃竄,劉邦多次把一雙兒女踹下馬車。如果不是當時給劉邦駕車的夏侯嬰一次次把劉盈和魯元救回去,兩人隻怕早就死在戰場上了,有這麼一個當爹的,這對姐弟倆能活着長大隻能說是幸運了。
不過UP主覺得這個野史也太假了,分我一杯羹那個還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劉邦去打仗還會帶着兒女嗎?那可是戰場之上啊,而且單就急着逃命而言,眼看後面追兵就要追過來了,劉邦還有功夫把兒女踹下車,夏侯嬰還有時間一次次把兩個孩子重新抱回車上,停車難道不需要時間嗎?踹了撿撿了踹不浪費時間嗎?項羽的人難道會心大的等着夏侯嬰一次次停車嗎?這也太不合邏輯了。
都十萬火急了,劉邦還能反複踹兒女下車,夏侯嬰開的不是馬車是飛機吧!一堆騎兵居然追不過馬車。】
始皇帝嬴政:這是認真的嗎?簡直匪夷所思!
項梁、項羽目瞪口呆:震撼我一整年!
被質疑的夏侯嬰:你是對我的車技這麼不信嗎?
大秦時期的所有人都大受震撼,根本無法想象世上居然會出現此等不可思議的事,居然會有如此狼心狗肺的人。
始皇帝尤其的難以置信,覺得不能理解,想當年他不過是把趙姬扔在雍城不許回鹹陽,前仆後繼來他面前死谏的人就不在少數。哪怕當時已經掌權的他強勢下令處死了上奏的大臣,到最後也抵不過形勢的逼迫,讓趙姬回了鹹陽修養。
他懷疑自己或許什麼地方聽差了,對身邊的蒙毅道:“蒙毅,朕剛剛确定沒有聽錯?不是幻聽?”
蒙毅:陛下,臣也不知道啊!
蒙毅抹了抹冷汗,尴尬的說不出話來,隻得讷讷道:“這,臣也……”
這個天幕在大秦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聽到,蒙毅敢肯定的說,凡是聽到這兩件事的人都要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了。春秋戰國雖然沒那麼注重孝道,做父母的殺了自己的孩子不稀奇,兒女殺死父母的也有,但從沒有出現過像劉邦這種情況,這種反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