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自己的臣下們,他是真的很想要像漢初三傑那般的人才輔佐,文臣就算了,他的大宋是真的卻武将啊。
沒有孫武白起那樣的軍事家獨當一面,趙匡胤隻能自己挺身而出,沒辦法,誰讓大宋目前最厲害的将領就是他自己了呢,他這個皇帝即要處理政務還要去前線打仗,好在還有弟弟幫自己處理政務,否則他是真的忙不過來了。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看着被提起的漢初三傑一點都不羨慕,他大明的開國功臣論能力也不亞于這三人。無論是徐達、李善長、常遇春和劉伯溫都為他老朱家的江山抛頭顱灑熱血,比要求裂土封王的韓信強多了。
“倘若韓信聰明一點,安安分分的做淮陰侯,别總想着裂土封王就好了。”劉邦想到韓信的為人,無奈的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下去,話中卻是慢慢的惋惜之情。
雖然韓信在漢四年逼他封其為齊王,漢五年又脅迫劉邦将陳縣以東至海的領土給他才肯出兵,而且海私藏被通緝的項羽舊部,但其實劉邦也并不想就此要了韓信的性命。
畢竟現在大漢不止有内憂,還有嚴重的外患,所以劉邦才隻廢了韓信的王位改封淮陰侯,可韓信對劉邦網開一面的行為卻并不滿足,甚至憤恨不平,這就讓劉邦很是為難了。
而且韓信還年輕,比劉邦小了近二十歲,太子劉盈已經長大,性格荏弱立不起來,韓信确是正值壯年,劉邦怎麼可能不害怕呢。
沒細讀漢初曆史的時候,黎蘇蘇還為韓信鳴不平,覺得以韓信的本領和功績,封個王咋地了?侯根本配不上韓信。但是在熟悉了那段曆史後,黎蘇蘇站在劉邦的曆史上再深想,就又有了不一樣看法了。
【劉邦建漢稱帝後,為了安撫陪他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便開始分封功臣,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一百四十三個列侯。然而在大漢的政權逐漸穩固後,除了同姓的諸侯王,其餘的異姓王便成了大漢朝廷内部的不安穩因素,成了劉邦等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從燕王臧荼開始,韓王信、燕王盧绾叛逃至匈奴後被殺,趙王張敖是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的夫君,是劉邦的女婿,因為呂後的斡旋沒被殺害,隻是被廢為侯,梁王彭越先是因罪被廢為庶人,後來被誅了三族,楚王韓信被廢為淮陰侯,後備呂後和蕭何設計誅殺在長樂宮鐘室,淮南王英布被吓的起兵造反,最後兵敗被殺。
劉邦在數年間将他封的異姓王殺的殺,滅的滅,廢的廢,畢竟,做為一個大權在握的帝王如何會允許自己治下的江山有異性王的存在?讓他們活着已經是留了大情了,擱後世那些皇帝,尤其是明朝姓“朱”的,不給諸侯王的九族殺光都算不錯的了。
這些被殺的諸侯王當中,最令UP主惋惜的就是韓信了,不止是咱們這些後人,曆史上很多人都對韓信的死深表同情,認為他這樣一個軍事謀略出衆、戰功赫赫的名将不該死的如此潦草荒唐。
并且,對于曾經背叛過他的人,劉邦也是既往不咎。雍齒曾背叛過劉邦,但劉邦卻赦免了他,還在雍齒立功後給與封賞。項羽和劉邦是死敵,還差點把劉邦他爹給煮了,項羽死後,劉邦也沒有牽連項氏族人,項氏族人中也有數人被封為侯。
但對待列侯,劉邦就非常的寬容優厚了。當年劉邦起兵初期,給他開城門、借馬、送糧給劉邦的人也都被劉邦記下了功勞,後來皆封為侯,郦食其、紀成、周苛幾人在戰場上犧牲,劉邦功蔭其子,封功臣的時候也沒忘記他們功勞,直接封了他們的兒子為侯。奚涓戰死,卻沒有子嗣,劉邦便将其母封為魯侯,是為數不多的女性侯爵之一。
如果這樣看,隻是在打仗的時候給劉邦開了下城門,送了點東西就能和韓信立下汗馬功勞一樣被封侯,也就難怪韓信不服了,不過嗎,有一說一,攻城戰的時候若是陷入僵持,久攻不下,你就知道突然有人給你開城門會有多香了,簡直就是喜出望外,天上掉餡餅的驚喜。】
劉邦按着額角苦笑:“現在好了,天下人都知道朕忌憚這些諸侯王了。”
呂雉神情一肅,想了一會兒卻是放下了心安慰劉邦道:“陛下不必如此憂心,反正諸侯王中能力最強的韓信已經被你囚禁在了長安,少了這麼一個心腹大患,那些諸侯王不過土雞瓦狗,即使聯合起來也不會是你的對手,畢竟當年他們也不是沒敗在你手裡過。”
楚漢之争的時候和那些諸侯王打來打去的輸少嬴多,最後不還是大獲全勝?如今天下已定,百姓可不想再打仗了,那些異姓諸侯王若是此時起兵反叛,不過是自取滅亡。
劉邦确是沒呂雉這麼放心,他從手下監視韓信的人那裡聽說韓信天天在府裡大罵自己就煩心不已,不止一次的想韓信如果能安分守己就好了,自己給了韓信很多次機會了。韓信打仗是真的很厲害,殺了他劉邦也是舍不得,但是……
嗯?在接着看到韓信被呂雉和蕭何用計誅殺後,劉邦驚訝的看了呂雉一眼,瞬間就猜到了呂雉的心思。他即喜且憂,心情很是複雜,也瞬間反應過來這其中也有自己的默認。
劉盈仁弱不類他,而韓信政治盛年,呂雉如果想要保住劉盈的太子位,任何威脅的劉盈的人都是呂雉要鏟除的對象,韓信也會成為那個例外。
想到韓信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劉邦暗示的給了呂雉一句話:“哎,朕或者能壓制韓信,但是阿盈的性格是真的荏弱不類朕啊。”
皇後啊,現在後世之人都知道你和蕭何殺了韓信,你還會不會繼續行事呢?為了劉盈的太子位能安穩,你應該能接到朕的暗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