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武将敢學習韓信的行為,畢竟這是真的一不小心就會讓自己遭到君王的猜忌,而這就是——人性。
韓信在戰場上能夠很好的看透敵人人性裡的弱點并加以利用,在政治上卻像是将腦子落在了戰場上一樣。要知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隻有帝王給你的,你才能要,但是你不能主動要,否則就是有不臣之心。而且劉邦當時還沒稱帝呢,他也隻是漢王而已,項羽的西楚霸王也隻是王,還不是天子,不算秦朝,天子是已經被殺掉的楚義帝。
自古以來,沒有哪個君主會容忍自己手下的武将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劉邦當時還要安撫韓信,依靠他打敗項羽,自然當時不會說什麼,還要笑臉相迎,上演一幕君臣和睦的景象給諸侯王看,但被韓信威脅的事卻已經被他記在了心裡,嘴上不會說什麼,等到時機來臨,就是他卸磨殺驢的時候。
果然,一場厮殺激烈的垓下之戰結束後,韓信的兵權就被劉邦給收回,雖然打一棒子給一顆糖,将韓信改封為楚王,但隻要有一絲政治警惕性的人都能看出來楚王韓信已經從劉邦另眼相看的大将軍變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雖然韓信實質上并沒有做出對不起劉邦的事情,但是劉邦已經不在信任韓信了。
而偏偏就在此時,有人上書韓信謀反,後來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于是劉邦采用陳平的建議,以巡遊雲夢澤為由,讓韓信前來相見。但是韓信認為自己沒有罪,想朝見高祖,又怕被擒。
于是韓信聽從他人建議,殺了鐘離昧,把鐘離昧的首級獻給了劉邦,企圖以此來取悅劉邦。結果韓信一見到劉邦,就被武士捆綁起來,劉邦把韓信押到了洛陽,免了他的楚王爵位,改封為淮陰侯,仍然留了韓信一條命。
劉邦命人捆綁韓信時,韓信說了句名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從楚王被降到淮陰侯,絲毫不亞于從天上落到地上,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之後的韓信便常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并且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周勃、灌嬰處于同等地位感到羞恥。
後世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韓信為什麼對封王裂土如此在意,因為對韓信來說,秦朝以前的周朝,都是以分封制為主,秦朝反其道而行,行使郡縣制,确是二世而亡。所以在當時漢初的人看來,分封諸侯王才是正确的操作,在這一點上,項羽和韓信同樣又是十分的相似,都不想做皇帝。
與劉邦相比,他們兩個人的情商和智商就好像是被按在地上摩擦了。這兩個家夥的腦回路相似,都是喜歡玩春秋霸主那套的主,認為隻有成為最強的霸主就相當于天下公主了,就相當于春秋時期最強的魏國和楚國等等。我是最強的,你得聽我的,我不支配你的領土,但我是你的王,看到我們你就低一頭。
但這一套春秋時期以前的玩法已經被時間被摒棄了,要不是劉邦學習始皇大大統一天下,就要再來一次春秋戰國了。說道這裡,UP主也不提一句,劉邦此人還是很有遠見目光的。】
“……”
嬴政:朕何其無辜!
被黎蘇蘇又一次提起他的大秦二世而亡,再次貼臉開大的行為讓嬴政簡直惱羞成怒的想殺人,可卻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認黎蘇蘇的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春秋戰國以來,從未有如他這般覆滅六國的行為,曾經的六國之人都為他驚世駭俗的行為接受無良,而大秦又剛好隻存在了短短的十幾年就忘了,也就成了他人嘴裡錯誤的典範,一次次被拿出來鞭屍。
乜了全部低頭不語的大臣們一眼,嬴政嘴硬的說道:“有諸位愛卿們在,天幕也給出了那些反賊的消息,朕相信大秦定不會如天幕中的曆史那般二世而亡。”
總而言之,還是大秦存在的時間太短了,沒能讓昔日的六國百姓徹底互相融合,才讓劉邦撿了個便宜。
他已經吸取教訓了,他的大秦隻存在了十幾年的事,就不用被拿出來反複說嘴了吧。
秦始皇嬴政不知道後世社會有個叫社死的詞,但他現在确是尴尬的恨不得用腳摳出一個鹹陽宮來。
雖然隻有最後一句自己被誇贊了,但劉邦還是很心大,前面說自己狠毒、薄情什麼的話,就當他沒聽見吧。
最後的赢家是自己,能和秦始皇一起被提起,劉邦還是與有榮焉的,想到當初看到始皇帝巡遊時的豪情壯志,劉邦笑得更得意了,他還活着,并且得到了秦始皇的江山,而秦始皇卻早已經深埋地下,這是多麼的令人遺憾,令人開心啊。
劉邦自得其樂道:“這後世之人最後一句話倒是說的沒錯,天下一統是大勢所趨,想要我分封諸侯王,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背叛我,就想當初的周天子似的。他們又不姓劉,誰能保證他們活着他們的子孫後代會一直的忠心耿耿效忠我大漢?”
呂雉嗤笑,懶得看劉邦得意,便回道:“陛下難道覺得隻要是姓劉的,就一定會忠心耿耿?”
劉邦一挑眉,沒和呂雉透露态度,對呂雉他還是有顧忌的。
“皇後看着就知道了。”
得虧的黎蘇蘇不知道劉邦和夫妻二人這陰陽怪氣的談話,否則高低要給他們講一個著名的按理——靖難之役,讓劉邦感受到什麼叫做破防。
問:殺光了異姓諸侯王就能天下太平,江山穩固了嗎?
朱棣:這題我知道怎麼答,先……再……然後我就當上皇帝了。這叫做肉要爛在鍋裡,雖然我造反了,但這天下還是他們朱家的。
對于黎蘇蘇将韓信和劉盈一起提起,劉邦隻覺得無語的很,比起文不成武不就,跟他的性格沒有一點相似之處,荏弱無能的劉盈,劉邦覺得還不如韓信是自己的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