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故事》中甚至給劉徹的出生營造了一個不亞于劉邦的神話傳說。裡面是這樣記載的:王夫人得幸,有娠,夢日入其懷,景帝亦夢高。高祖謂己曰:“王夫人得子,可名為彘。”意思是,王夫人懷武帝劉徹的時候曾經夢到太陽投入了懷抱,同時,漢景帝也同樣的夢到了漢高祖劉邦,劉邦告訴他說,這個孩子可以取名為彘,也就是豬的意思。
和後世認為豬上不得台面不同,漢朝時期的野豬之類有勇猛和财富的意思,很是得當時的人們的喜歡,拿來做名字也不稀奇。這個字看起來還挺吉祥的,而且現在大家一說起存錢罐,最先在腦海中浮現的就是一隻小金豬的畫面,多麼喜慶啊。
當然,這個故事在正史上并無記載,所以UP主覺得大家聽聽就好,野史麼,不一定保真,但一定夠野,一切還是以正史為準的。】
劉啟:朕什麼時候夢到高祖了?
王夫人:誰在胡言亂語?不過還挺有趣的。
劉徹:M的,胡言亂語!
劉邦:好小子,乃公怎麼不知道乃公還有死後托夢這功能!
他拖着下巴想到,要是真能死後托夢,乃公想幹什麼不可以,怎麼偏偏就入了劉啟那小子的夢裡,起個叫彘的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怎麼看都覺得自己是被作筏子了。
劉徹已經氣的渾身顫抖,這一刻,非常的想全天下搜捕寫下《漢武故事》的作者,他想殺人。
朕不要面子的是嗎?劉徹不爽的拍桌子,好似把桌子想象成了某人,《漢武故事》是吧,朕記住了!這書沒寫還好,如果已經寫了,朕一定會把它給燒的灰都不剩。
帝王将相的出生伴随着各種各樣的異象并不奇怪,他娘夢日入懷才生下他也算正常,但後面那什麼意思?誰TM的是彘?别讓他找到作者是誰,否則朕一定讓他知道彘是怎麼生活的。
隻要一想到自己被後人稱呼為豬,就覺得腦子裡的火氣蹭蹭蹭的往上冒,他覺得無論是天幕裡的黎蘇蘇,還是那些給他起這外号的人,都是在針對他。
而後,劉徹若無其事的收回拍疼了的手,不動聲色的看着低頭的重人,見他們都認認真真的垂頭不語,這才滿意的收回目光。
不錯,不錯,這沉着淡定的模樣,才應該是我大漢的肱股之臣,讓朕省心的很。
寫下《漢武故事》的作者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寒蟬,把書藏得更隐蔽了,老天保佑,寫書隻是他的一個不足于外人道的愛好而已,他現在躲在家中都不敢出門了,希望别被大漢皇室的人給找到了,他還不想死!!!
衛青面含微笑,不着痕迹的眨了眨眼睛,沒想到陛下還有這麼可愛的時候。其實他覺得豬也挺可愛的不是嗎?但這話當着陛下的面可不敢說,誰知道會不會被遷怒,沒看到陛下現在已經氣的拍桌狂怒了嗎?
【而劉徹也沒有辜負自己身上的異象,從小就天資聰穎,被漢景帝很是寵愛,甚至不顧當時太子劉榮的顔面,在冊立太子劉榮的同年冊封劉徹為膠東王,王夫人為膠東王太後,還不用遠赴救藩,一直帶在身邊教養。這是就連太子劉榮和昔日的寵妃栗姬都沒有的待遇。】
既然最後是劉徹登上了皇位,看來那個太子劉榮怕隻是個炮灰了。
劉恒似笑非笑的看向身邊的太子劉啟道:“你和朕還真是親生父子啊。”
窦皇後心裡咯噔一聲,不知怎的,想起了自己初到皇帝身邊的日子,誰又能想到後來經曆了那般驚心動魄的生活,最終走到最後高位的是她呢?
這一招和他當年是多麼相似啊,别看劉恒表面上一副謙謙君子模樣,他的心機、謀略樣樣不缺,手段用的比兒子劉啟要熟練多了。
劉啟鎮定的回視父皇的目光,眼神堅定,聲音铿锵道:“無用的東西自然最先被抛棄,劉盈是,劉榮亦是,父皇是大漢的皇帝,兒子也不過是一脈相傳而已。”
“呵呵。”劉恒溫柔的笑了笑,柔聲道:“朕也沒說什麼,隻是覺得你做的很好,當皇帝的人就該如此。”
薄情寡義,刻薄寡恩對普通人來說是惡劣的批判,但對于皇帝們就是贊賞的評價了,隻要讓百姓的生活過的好,誰管你皇帝是誰?性格如何?
漢帝劉啟抱着剛出生的寶貝兒子,一臉寵愛的搖啊搖,那表情就差唱一首,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了……
讓王夫人這個把劉徹當寶貝命根子的親娘都有些受不了,嫌棄的低下了頭,不敢直視。
因為寵愛王夫人,劉啟對剛出生的劉徹也是十分喜歡的,但肯定不及他和王夫人最先生下的孩子,畢竟誰知道這個男孩兒會不會長大成人,畢竟劉啟後宮中出生沒長大的孩子真有不少。
但是現在,既然是被後世之人認定的有為之君,能和秦始皇并提的存在,劉啟對劉徹的喜愛程度直接暴漲。
别看他們大漢黑秦始皇黑的特别的厲害,但其實始皇帝的能力誰不羨慕、嫉妒。橫掃六國、暴打匈奴的戰鬥力一直讓大漢從建國起就羨慕不止,誰能想到呢,老天有眼啊,他們大漢終于出了一位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論的皇帝,至于後面的什麼唐太宗?
劉啟表示,風太大,他沒有聽到,現在他最關心的就是他的寶貝兒子劉徹了。
徹兒啊,你餓不餓?渴不渴?要不要父皇來喂你吃飯飯?
那一臉傻笑的傻爸爸表情,腦子都不知道去了哪裡?和現代産房裡抱着孩子的父親如出一轍,尤其是被譽為女兒奴的那種。完全忘了此時的劉徹還是個吃奶的孩子,劉啟要怎麼喂他吃飯。
突然,一名内侍過來禀報道:“啟禀陛下,太子殿下求見。”
劉啟挑起眉頭,疑惑問道:“不見,讓太子回去吧。”
劉榮過來做什麼劉啟猜也能猜出來,不過現在并不是個好時候,雖然因為後世之人的暴漏的消息,讓劉榮繼續做他擋箭牌的目的徹底曝光,但劉啟是什麼性格的人?
他是絕對不會錯的,有錯的從來都是别人。皇帝大多唯我獨尊慣了,劉榮此時的行為在劉啟看來更像是威脅一般。
然而内侍還沒退出去,又匆匆跑過來一名内侍,這名内侍張嘴而出的話就讓劉啟黑了臉。
“啟禀陛下,栗姬娘娘也來了,正在殿外和太子殿下争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