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難度賽,賀敏肉眼可見壓力巨大。
她表情沉重,走上台向觀衆鞠躬時也不似早晨那般自然,似乎在抗拒和觀衆的眼神交流。
下午的難度賽,單看線路設計非常不樂觀。
孫翊強盯着起步點上一個造型奇特的岩點問:“這是什麼奇怪造型?”
隻見起點位置大約兩米高處,有十條形狀相似灰藍色細條造型緊貼着,窄的一頭都聚在一起,寬的一頭向外擴散,乍一看仿佛一朵盛開的藍色菊花,但是頭朝下。
但這菊花上的每一朵花瓣都是光面,且相互緊貼,根本沒有空隙。不管怎麼看,都沒有任何地方可以挂手指。
這就是傳說中的菊花造型岩點。
楊老師和飛羽相視确認:“看來定線員裡有日本人。”
最早在日本賽場出現的菊花造型岩點,曾在國際賽場上昙花一現,但因為其難度過大,幾乎阻擋了所有人,所以之後很少在國際比賽上出現。
如果是朝上的菊花造型,還可以有可以手心朝下挂住手指的地方。但這裡是朝下的造型,人手能夠到的地方都必須手心朝上,以一個向上捧着的姿勢去接觸岩點。
而在菊花造型正下方離地約1米偏左的位置,有一個腳點。
這是兩個手點加一個腳點的三點起步方式。
難點在于:一、菊花造型沒有手指可以下扣的位置,隻能向上發力。二、岩壁本身是仰角。
就像頭頂上的一個球,隻能用手捧着球的下方,靠指腹上仰的摩擦力把自己拽起來,同時整個身體是向後倒着的姿勢。要在這裡保持住幾乎就是不可能。
眼見已經有連着五名運動員在起點直接失敗,孫翊強着急的問:“那這個起點就沒法破了嗎?”
“有辦法。”飛羽沉聲。
“真的?不愧是我羽姐!快告訴我怎麼破解?”孫翊強兩眼放光。
飛羽站起來:“我也隻是想到了而已,并沒有自己嘗試過,不确定能否成功。你們幫我看下。”
說着她抱起一把比較堅固的凳子擺在葡萄架下,自己開始擺動作。
“你們看,這個凳子是腳點,這根葡萄架的石柱是牆面,頭頂的石杆是菊花造型。”她踩上凳子,向上舉起雙手,“因為是仰角,兩手如果沒有超出常理的指力,根本沒法起步。”
孫翊強趕忙站起來靠近:“這太危險了,我得扶着你。”
“謝謝。”飛羽對他笑笑,接着說,“如果是我,在沒有逆天指力的情況下,隻能找另外的辦法。”
楊老師接上:“你說的的對,那你能怎麼解這道題?”
飛羽:“背對牆起步,然後靠核心硬拽。”
“怎麼講?背對牆?”孫翊強困惑。
飛羽轉了個方向,背對着石柱,向大家解釋:“我們都知道對抗支撐這個技巧。大多數對抗是靠肢體或者關節,但還有一種對抗是靠脊柱。”
陸風銘也扶着椅子起身,往她這裡走,要多提供一層保護。
楊老師問:“人的脊柱天生适應前傾,不适應後傾。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可以很自然的向前彎腰,但要向後下腰卻很難,大部分人需要經過持久專業的訓練。所以你的意思是說,向後彎腰可以提供一種對抗?”
“楊老師說的對,向後彎腰提供的對抗。所以我在起跳時就要直接背對牆,确保兩手夠到造型的同時,右腳外側踩到腳點。然後在這一瞬間迅速做到向後彎腰的姿态,形成對抗,達到穩定的狀态。”飛羽站在凳子上,身體從胸腹開始前傾,形成一條向後的C形弧線。而她的兩隻手,穩穩的粘在石欄的底面!
“原來如此!學到了!你快下來吧可别受傷了。”孫翊強一邊叫好,一邊護着飛羽下來。
陸風銘也扶住她的一條胳膊:“怎麼想到這個方法的?”
飛羽腼腆一笑:“上次集訓認識了教鋼管舞的老師,從她那裡得到的靈感。”
“這麼神奇?”
“嗯,老師給我看過一個鋼管舞的高難度動作,爬到管的頂端後,面朝下,隻靠伸直的兩條腿夾住管,全身平行于地面,整個人做出展翅高飛的動作。
“你想啊,如果是臉朝上,那得靠多麼可怕的腹肌力量才能讓自己全身平行于地面?但臉朝下之後,靠一點點的背肌力量,和向後彎腰帶來的天然對抗,就可以對抗地心引力啦!”飛羽興奮的和大家解釋。
“原來如此。你吸收技巧的能力真讓人佩服。”陸風銘贊賞。
飛羽淺淺回笑。
雖然飛羽想出了解題方法,但很遺憾,遠在鵬城的大部分選手都沒有想出來,包括賀敏。
但竟然有一名選手單靠指力實現了正面起步,之後也克服了線路中的多個難點,成為全場唯一一名成功起步的選手,以及唯一一名TOP的選手。她是來自日本的傳奇選手,隻有21歲的Aya。
最終賀敏的預賽成績過低,甚至沒有資格參加第二天的決賽。
她的隊友刑展也厄運不斷,在難度賽中斷摔落,雖勉強進了決賽,但似乎摔落時添了新傷,讓他疼出龇牙咧嘴的表情。
這一天雖然有小院美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但大家都多少有些消沉。